新闻中心

联系我们

易经的智慧
当前位置 :首页→→易经的智慧
易经现解 外传 易经智慧
查看:2429  发稿日期:2021/1/25 21:09:13

外传原文及详解

3.1、易传

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卑高以陈,贵贱位矣。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。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变化见矣。是故刚柔相摩,八卦相荡。鼓之以雷霆,润之以风雨。

系辞

【题解】

《系辞》阐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,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、取象说、爻位说;论述了求卦的过程,用数学方法解释了求卦的原理。《系辞》认为,《周易》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,它有四种圣人之道:一是察言,二是观变,三是制器,四是卜占。《周易》是忧患之书,是道德教训之书。对《易经》的基本原理,《系辞》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和发挥,认为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奇偶二数、阴阳二爻、乾坤两卦、八经卦、“六十四卦”,都由一阴一阳构成,没有阴阳对立,就没有《周易》。《系辞》认为,易卦包罗万象,囊括了一切变化法则。它强调“《易》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凶,吉凶生大业”,将以箸求卦的过程理论化,实际蕴涵着宇宙生成论,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上篇

【原文】

天尊地卑,乾坤定①矣。卑高以陈,贵贱位②矣。动静有常,刚柔断③矣。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④生矣。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变化见⑤矣。是故刚柔相摩⑥,八卦相荡。鼓之以雷霆,润之以风雨。日月运行,一寒一暑。乾道⑦成男,坤道成女。乾知⑧大始,坤作成物。乾以易知,坤以简能。易则易知⑨,简则易从。易知则有亲,易从则有功。有亲则可久,有功则可大。可久则贤人之德,可大则贤人之业。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。天下之理得,而成位⑩乎其中矣。

【注释】

①定:确定。

②位:依序而排定。

③断:断定,断然可知。

④吉凶:所处位置的得失。

⑤见:显现。

⑥摩:交错。

⑦乾道:乾的法则。

⑧知:主宰。

⑨知:知晓。

⑩成位:成就不朽的名位。

直译

天高地低,乾坤的关系就确定了。低与高陈列在一起,贵与贱的地位便显现出来。动静的转化有一定的常规,刚柔就有了判定的依据。宇内的东西以类相聚,各类物种以群相分,由此产生了吉和凶。天上的东西形成一定气象,地上的东西形成一定形体,由此出现了变化。所以,刚柔相互交错,八卦相互推动。以雷霆来鼓动,以风雨来润泽。日月运行,一冷一热。乾的法则是产生男性,坤的法则是产生女性。乾主宰事物的肇始,坤经管事物的成就。乾因为单一所以能主宰,坤因为简约所以有能力。单一则容易知晓,简约则容易随从。容易知晓则会有人亲和,容易随从则会有所成就。有人亲和则可长久,有所成就则可壮大。可以长久,这是贤人具备的禀性;可以壮大,这是贤人从事的事业。遵从易简,便得到天下之理。得到天下之理,便可确定在天地之间的位置。

【评析】

天地就是乾坤,乾为天盘,坤为地盘。以尊卑配天地,此“天地盘”是易学应用的基本模式,也是易学的根本学理。

【原文】

圣人设卦观象,系辞①焉而明吉凶,刚柔相推而生变化。是故②吉凶者,失得之象也。悔吝者,忧虞③之象也。变化者,进退之象也。刚柔者,昼夜之象也。六爻之动,三极④之道也。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,《易》之序⑤也;所乐而玩者,爻之辞也。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,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。是以自天佑⑥之,吉无不利。

【注释】

①系辞:附上文字。

②是故:所以。

③忧虞:忧虑。

④三极:天、地、人。

⑤序:标定的位置。

⑥佑:庇佑。

直译

圣人创制卦象,观察物象,附上文字说明吉凶,用刚柔相推生出变化。所以,所谓“吉凶”,是指失得之象。所谓“悔吝”,是指忧虑之象。所谓“变化”,是指进退之象。所谓“刚柔”,是指昼夜之象。六爻的推动,模拟着天、地、人的变化法则。所以,君子安居的处所是《易》所标定的位置,乐于把玩的是所附的爻辞。所以,君子安定下来,则观《易》之象而玩《易》之辞;行动起来,则观《易》之变而玩《易》之占。所以,依靠天的庇佑,吉祥而没有不利。

【评析】

此处介绍“圣人设卦观象,系辞焉而明吉凶”之法。“圣人”当是指筮卦者,即占筮家。至于“设卦”方法,古往今来,众说纷纭。但在《系辞》中,只有“大衍筮卦”法的记载。此处明言“圣人设卦观象,系辞焉而明吉凶”,指出观察确实是判断吉凶的关键。正所谓“八卦以象告”,这个“象”字即是用“八卦”来反映的。

【原文】

彖者,言①乎象者也。爻者,言乎变②者也。吉凶者,言乎其失得也。悔吝者,言乎其小疵③也。无咎者,善补过也。是故列④贵贱者存乎位,齐⑤小大者存乎卦,辩吉凶者存乎辞,忧悔吝者存乎介⑥,震⑦无咎者存乎悔。是故卦有小大,辞有险易。辞也者,各指⑧其所之。

【注释】

①言:谈。

②变:变化。

③小疵:小毛病。

④列:陈列,引申为分别。

⑤齐:等齐,用标尺量度意。

⑥介:纤细。

⑦震:动。

⑧指:指明。

直译

所谓“彖”,是在谈卦象。所谓“爻”,是在谈变化。所谓“吉凶”,是说它的失得。所谓“悔吝”,是说它有小毛病。之所以“无咎”,那是因为善于补过。所以,分别贵贱的界限在于爻位,衡量小大的标准在于卦象,辨别吉凶的依据在于卦爻辞,担心悔吝的原因在于细微,动而无咎的前提在于悔过。所以,卦有小大的区别,辞有险易的不同。辞的功用,在于各自指明本卦本爻的导向。

【评析】

“彖”应是指《彖传》的内容。所谓“彖者,断也”,是指将一个六爻为整体的大象,一刀两断,变成“六爻之动,三极之道也”,成为两个三爻单卦,会意取象,说明一卦之义,首以卦象为准,故曰“言乎象者也”。爻,每卦六爻,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。一卦六爻之中,可爻变,可爻不变,可变一爻,可变多爻,可变任何爻,爻变即卦变。因此,爻之义在“变”,爻有爻辞,是易爻占筮的示例范本,正所谓“不可为典要,唯变所适”。

【原文】

《易》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①天地之道。仰以观于天文,俯以察②于地理,是故知幽明之故。原始反终,故知死生之说③。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,是故知鬼神之情状。与天地相似,故不违。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,故不过。旁行④而不流,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安土敦乎仁,故能爱。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,曲成⑤万物而不遗,通乎昼夜之道而知,故神无方而《易》无体。

【注释】

①弥纶:普遍笼罩。

②察:考察。

③说:推理、推算,引申为气数。

④旁行:广泛遵行。

⑤曲成:经过反复曲折而得以成就。

直译

《易》以天地为范本,所以能涵括天地的法则。仰而观察天文,俯而考察地理,所以知晓明暗的缘故。依据起始推测终了,所以知晓死生的气数。精气聚而为物,游魂散而为变,所以知晓鬼神的情况。因为它与天地相似,所以不违背天地。因为它的智慧遍及万物,它的法则益于天下,所以不偏离万物。全面遵行而不偏离,乐其天然知顺其势,所以心无所忧。安于其境厚施于仁,所以能怀爱心。囊括天地的变化而不偏离,成就万物的表里而无遗失,所以神没有固定处所而《易》不拘于固定主体。

【评析】

“法象莫大乎天地”,反映天地的变化,故与天地准,而与天地相似,自然包含了天地间的一切道理。易学取法天地,仰观俯察,精心总结,高度抽象。仰观天文,荡成八卦以象天盘;俯察地理,制出九宫以象地盘。周易只用天地二盘,不另设人盘。天人合一,人是一小天地,天地盘合一即人盘之用,易为人所应用,故不另设人盘,而人盘已在其中。

【原文】

一阴一阳①之谓道。继②之者善也,成③之者性也。仁者见之谓之仁,智者见之谓之智,百姓日用而不知,故君子之道鲜④矣。显诸仁⑤,藏诸用⑥,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,盛德大业至矣哉!富有之谓⑦大业,日新之谓盛德。生生之谓易,成象之谓乾,效法⑧之谓坤,极数知来⑨之谓占,通变⑩之谓事,阴阳不测之谓神。

【注释】

①一阴一阳:阴阳更迭。

②继:继承。

③成:成就。

④鲜:少。

⑤仁:仁德。

⑥用:功用。

⑦谓:是。

⑧效法:效法之能。

⑨来:将来。

⑩通变:通达变化。不测:难以揣度。

直译

一阴一阳的相反相生运转不息,这就是道。继承它便是善,成就它的是性。仁者见了它说它是仁,智者见了它说它是智,百姓每天都在接触它却并不了解它,所以君子之道是很少见的了。显现于外的是仁德,潜藏于内的是功用,催生万物却不像圣人那样耗费心机,盛德大业可以说是达到极限了!富有就是大业,日新就是盛德,生而又生就是易。担负成象之职的就是乾,具有效法之能的就是坤。穷尽蓍草之数,以测未来之事,就是占。通达变化就是事。阴阳变化难以揣度,就是神。

【评析】

《易》以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是易家言,非道家言,亦非儒家言。故以阴阳得配为吉,以阴阳失配为凶。阴阳相继则事物成,故“善”。孤阴孤阳则事物绝,非道也。事情的成功与失败在于自己的悟性,有悟性则遵循法则而行事,故事可成道亦可成。

【原文】

夫《易》广矣大矣!以言乎远则不御,以言乎迩①则静而正②,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。夫乾,其静也专③,其动也直,是以大生焉。夫坤,其静也翕④,其动也辟,是以广生焉。广大配天地,变通配四时,阴阳之义配日月,易简之善配至德⑤。

【注释】

①迩:近。

②静而正:勿须动即可验证。

③专:通“团”,圆。

④翕(xī):合。

⑤至德:最高的德性。

直译

《易》,广啊大啊!谈及其远则无可驾驭,谈及其近则静处可证,谈及天地之间则无处不在。乾,就其静止而言,是圆的;就其运动而言,是直的。所以,才产生了大。坤,就其静止而言,是凝聚的;就其运动而言,是舒展的。所以,才产生了广。广大与天地相匹配,变通与四时相匹配,阴阳的意义与日月相匹配,易简的美好与至德相匹配。

【评析】

这是称赞易之广大,不论远近,皆无敌对而静正。若言天地之间,则完全可从天地盘中体现无遗。这是又一次赞颂天地盘的功能。“天地盘”立法简易而美好,堪称“至德”,充分体现了易学的特色。

【原文】

子曰:“《易》,其至①矣乎!夫《易》,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。知②崇礼卑,崇效天,卑法地。天地设位,而《易》行乎其中矣。成性存存,道义之门③。”

【注释】

①至:至高无上。

②知:通“智”。

③门:门户。

直译

孔老先生说:“《易》,那可是至高无上的呀!《易》,是圣人用来宣扬道德而开拓事业的。智慧在于高明,礼节在于谦卑。高明效法于天,谦卑效法于地。天地确定了位置,《易》的变化便运行于其中了!不断积累成就的本性,便是步入道义的门户。”

【评析】

这同样是对易的赞扬。崇为高,卑为下,知高敬下,高以下为基,崇效天,卑法地,以“天地盘”配之。“天地盘”设立后,易理即在“天地盘”中体现出来。所以,“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”。

【原文】

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①,而拟诸其形容,象其物宜,是故谓之象。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,而观其会通②,以行其典礼,系辞焉以断其吉凶,是故谓之爻。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③也,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。拟④之而后言,议之而后动,拟议以成其变化。“鸣鹤在荫,其子和⑤之。我有好爵,吾与尔靡之。”子曰:“君子居其室,出其言善,则千里之外应之,况其迩⑥者乎!居其室,出其言不善,则千里之外违之,况其迩者乎!言出乎身,加乎民。行发乎迩,见乎远。言行,君子之枢机,枢机之发,荣辱之主也。言行,所以动天地也,可不慎乎?”“同人,先号[图片]而后笑。”子曰:“君子之道,或出或处,或默或语。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。同心之言,其臭⑦如兰。”

“初六:藉用白茅,无咎。”子曰:“苟错⑧诸地而可矣,藉之用茅,何咎之有?慎之至矣。夫茅之为物薄,而用可重也,慎斯术也以往,其无所失矣。”“劳谦,君子有终,吉。”子曰:“劳而不伐⑨,有功而不德,厚之至也。语以其功下人者也。德言盛,礼言恭。谦也者,致恭以存其位者也。”“亢龙有悔。”子曰:“贵而无位,高而无民,圣人在下位而无辅⑩,是以动而有悔也。”“不出户庭,无咎。”子曰:“乱之所生也,则言语以为阶,君不密则失臣,臣不密则失身,几事不密则害成。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。”子曰:“作《易》者其知盗乎?《易》曰:‘负且乘,致寇至。’负也者,小人之事也。乘也者,君子之器也。小人而乘君子之器,盗思夺之矣。上慢下暴,盗思伐之矣。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。《易》曰‘负且乘,致寇至’,盗之招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①赜():幽深。

②会通:各种通道的交汇处,引申为枢纽。

③恶:厌烦,引申为轻浮。

④拟:模拟。

⑤和:对鸣。

⑥迩:近。

⑦臭:气味。

⑧错:放置。

⑨伐:炫耀。

⑩辅:支持。几:机密。慢:懈怠。

直译

圣人对天下的幽深有所洞察,于是模拟了它的形貌,象征它的物象,所以称之为象。圣人对天下的运动有所洞察,于是考察它的枢纽,以遵行它的规范,附上文字说明,用以判断它的吉凶,所以称之为爻。说明天下最幽深的东西,那是不可轻浮的呀。说明天下极致的运动,那是不能没有条理的呀。模拟之后再说明,说明之后再推研,模拟、推研以完成它的变化。“老鹤在树荫下鸣叫,小鹤在旁边附和。我有美酒,与你一同享用。”先生说:“君子在自己的家里,说出的话有益,那么千里之外也会响应它,何况是近处的人呢?在自己的家里说出的话有害,那么千里之外都不会听,何况是近处的人呢?话是自己说出的,影响及于众人;行为发生于近处,影响及于远处。言行,这是君子的关键;关键一旦发动,是荣是辱也就定了下来。言行,这是君子能够影响天地的东西,怎么能够不谨慎呢?”“集合起来的将士,先哭号后欢笑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君子遵行的法则,或是行走或是站立,或是沉默或是谈论。两人同心,力量可以折断金属。知心的交谈,气味犹如兰草一般幽香。”

“初六:祭祀时恭敬地用白茅垫着祭品,没有什么灾祸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哪怕放在地上也是可以的,用茅草垫上它,哪里会有过错呢?谨慎得很呀。茅草作为一种东西是很菲薄的,却可用于重大之事,行事保持这种慎重的态度,那就不会有什么闪失了!”“勤劳而谦让的君子将会有好结果,凡事吉利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有了劳苦而不炫耀,有了功绩而不居德,厚道到了极点。这是说有了功劳还能居人之下。德讲究硕大,礼讲究恭敬。所谓谦,是以示意恭敬来保持自己地位的体态。”“龙飞到一定的高度就应适可而止,如果继续往上飞,就会招致灾祸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太尊贵了,再没有位置可以安身。太高贵了,下面就难有亲上的人。有才德的人都处于下位,而高高在上者得不到好的辅助,动辄就会招来祸殃。”“杜门不出,没有灾祸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动乱之所以产生,总是以言语作为阶梯的。君王行为不缜密就会危及大臣,大臣行为不缜密就会危及自身,机密之事不缜密就会危害成功。所以,君子应当缜密而不开口呀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作《易》的人大概懂得盗贼的心思吧!《易》说:‘带着许多财物,又是背负,又是车拉,自然招致盗寇抢劫。’背东西,这是奴仆做的事呀。乘坐的车,这是有钱人的器物呀。作为奴仆去乘坐有钱人的器物,盗贼才想到要抢劫他。在上位的懈怠、在下位的暴戾,盗贼才想到要攻伐他。懒于收藏招引盗贼,打扮妖艳招引邪淫。《易》说:‘带着许多财物,又是背负,又是车拉,自然招致盗寇抢劫。’这是讲盗贼之所以被招来的原因。”

【评析】

这是阐述象的定义,包含了天下事物精微深奥的内容,用卦象来形容。所谓“是故易者象也,象也者像此者也”,“象”属于易学的主体。这是解释“爻”的定义及其作用。“爻者效天下之动也”,圣人观察动态情状与社会所行的典章制度相会通,作出吉凶判断,由此写成爻辞。

【原文】

天一地二①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。天数五②,地数五③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天数二十有五,地数三十,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,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。大衍④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。分而为二以象⑤两,挂一以象三,揲⑥之以四以象四时,归奇于[图片]⑦以象闰;五岁再闰,故再[图片]⑧而后挂。乾之策,二百一十有六。坤之策,百四十有四。凡⑨三百有六十,当期之日。二篇之策,万有⑩一千五百二十,当万物之数也。是故四营而成《易》,十有八变而成卦,八卦而小成。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,天下之能事毕[11]矣。显道神德行,是故可与酬酢[12],可与佑神矣。子曰:“知变化之道者,其知神之所为乎!”

【注释】

①天一地二:天即阳,地即阴,阳数奇,阴数偶。

②天数五: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。

③地数五: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

④大衍:大的推演,指推演天地变化。

⑤象:象征。

⑥揲(shé):抽取。

⑦归奇于[图片]):将余数归于手指之间。

⑧:指古代数蓍草占卜时,将零数夹在手指中间。

⑨凡:共

⑩有:通“又”。

[11] 毕:全,囊括。

[12] [12]酬酢(zuò):应酬。

直译

天一,地二,天三,地四,天五,地六,天七,地八,天九,地十。天的数字有五个,地的数字有五个,五个数字相合而各有和数。天数之和是二十五,地数之和是三十,所有天地之数之和是五十五。这些数字也就是用以成就变化、追踪鬼神的依据。推演天地变化的蓍草是五十根,使用其中的四十九根。将四十九根蓍草分为两束,用以象征天地。拿出一根挂于两束之间,用以象征人。以四根为一组分数一束蓍草,以象征四时。将余下的蓍草归于手指之间,以象征闰月。五年两次闰月,所以再将另一束蓍草的余数归于手指之间,之后将两次余草合在一起挂于两束之间。《乾卦》的蓍草数是二百一十六,《坤卦》的蓍草数是一百四十四。一共是三百六十,与一个年度的天数基本相当。《周易》上下两篇的蓍草数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,与万物的数目相当。所以,四次演算而完成《易》,经过一十八变而完成卦。画成八卦便达到小成。由此引申,碰到同类便扩展,天下可以做的事就全都囊括其中了。彰显道理完善德行,所以,可以应酬世事,可以协助神力。孔老先生说:“知晓变化法则的,大概也就知道神的作为了吧!”

【评析】

这一节古本在第十一章之首,宋儒以为错简,移置于此。经过研究,原是古人特意分置,别有要义。天一地二、天三地四,以至于天九地十者,此乃易数之纲。此处所述与“河图数”生成数的分析完全不同,这是很明显的。

【原文】

《易》有圣人之道四焉:以言者尚①其辞,以动者尚其变,以制器者尚其象,以卜筮者尚其占。是以君子将有为也,将有行也,问焉而以言,其受命也如响。无有远近幽深,遂知来物。非天下之至精,其孰②能与于此。参伍以变,错综其数。通③其变,遂成天地之文;极其数,遂定天下之象。非天下之至变,其孰能与于此。《易》无思也,无为也,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。非天下之至神④,其孰能与于此。夫《易》,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⑤也。唯深也,故能通天下之志;唯几也,故能成天下之务⑥;唯神也,故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。子曰“《易》有圣人之道⑦四焉”,此之谓也。

【注释】

①尚:注重。②孰:谁。③通:通达。④神:神妙。⑤几(jī):细微。⑥务:事务。⑦道:行为标准。

直译

《易》包含着圣人的行为标准,有四种:用以说教时,注重它的说辞;用以行动时,注重它的变化;用以制器时,注重它的象;用以算命时,注重它的占筮方法。所以,君子将有所作为、将有所行动的时候,求问它的卦爻辞,它接受询问如同应声之响。不分远近幽深,便知未来结果。不是天下最为精灵的东西,谁能做到这些呢!掺杂匹配推演变化,交错综合蓍草之数。通达了它的变化,便勾勒出天地的纹理。穷尽了它的变数,便确定了天下的现象。不是天下最为复杂的变化,谁能做到这些呢!《易》未作思考,未有作为,静静地在那里而没有行动,有所感悟便通达天下的因由。不是天下最为神妙的东西,谁能做到这些呢!《易》,是圣人用以探究深奥、研究微妙的凭借呀。正因为它幽深,所以能开通天下的心思;正因为它微妙,所以能成就天下的事务;正因为它神奇,所以不显急速却很迅速,未曾行走却已到达。孔老先生说的“《易》包含着圣人的行为标准有四种”,说的就是这呀。

【评析】

“圣人之道”来看,易学的应用主要有四个方面:一是“以言者尚其辞”,属于文史易;二是“以动者尚其变”,属于哲学易;三是“以制器者尚其象”,属于科学易;四是“以卜筮者尚其占”,属于预测易。易为君子谋,勿为小人谋。所以,君子有所欲为而有所欲行者,皆为有利于人君之事。

【原文】

子曰:“夫《易》何为者也?夫《易》,开物成务,冒①天下之道,如斯而已者也。”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②,以定天下之业,以断天下之疑。是故蓍③之德④圆而神,卦之德方以知⑤,六爻之义易以贡,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,吉凶与民同患。神以知来,知以藏往,其孰能与于此哉!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!是以明于天之道⑥,而察于民之故,是兴神物以前民用。圣人以此斋戒,以神明其德夫。是故阖⑦户谓之坤,辟⑧户谓之乾。一阖一辟谓之变,往来不穷谓之通。见乃谓之象,形乃谓之器,制而用之谓之法,利有出入、民咸用之谓之神。是故《易》有太极⑨,是生两仪⑩,两仪生四象,四象[11]生八卦,八卦定吉凶,吉凶生大业。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,变通莫大乎四时,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,崇高莫大乎富贵。备物致用[12],立成器以为天下利,莫大乎圣人。探赜[13]索隐,钩深致远,以定天下之吉凶。成天下之[图片][图片][14]者,莫大乎蓍龟。是故天生神物,圣人则[15]之;天地变化,圣人效之;天垂象,见吉凶,圣人象之;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《易》有四象,所以示也。系辞焉,所以告也,定之以吉凶,所以断[16]也。

【注释】

①冒:覆盖,引申为囊括。②志:心思。③蓍:蓍草,大衍筮法所用筮具。④德:功能作用。⑤知:智慧奥秘。⑥道:法则。⑦阖():合。⑧辟:开。⑨太极:至极,直指混一不分的蓍草,引申为混沌不分的原始宇宙。⑩两仪:两种样式,直指阴阳两种爻象,引申为天地。[11]四象:四种现象,直指两爻相叠组成的老阴、老阳、少阴、少阳,引申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时。[12]致用:供人使用。[13]赜():深奥。[14]亹亹wěi wěi):形容侃侃而谈的情状,这里指勤勉的事业。[15]则:依照。[16]断:决断。

直译

孔老先生说:“《易》是做什么用的呢?《易》,推演事物,成就事务,囊括天下的法则,如此而已。”所以,圣人用来开通天下的心思,用来确定天下的事业,用来判断天下的疑惑。所以,蓍草的禀性圆通而神奇,卦象的禀性方正而智慧,六爻的意义在于变化和告知。圣人用它来净化心境,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,与民共担吉凶。神可至于预知未来,智可至于追忆往事,谁能做到这些呢?是古代那些聪明睿智、神武而不施暴的人。由于明晓天的法则,洞察人间事由,于是起用蓍草以引导众人行事。圣人以此斋戒,从而洞彻它的禀性。所以,关闭门户叫作坤,打开门户叫作乾;一关一开叫作变,往来不断叫作通;显现的东西叫作象,有形的东西叫作器;依照它制器而用叫作法,利用它、出入它、众人都这样使用它叫作神。所以,《易》有极致的起点,就这样生下了两种样式,两种样式生下了四种现象,四种现象生下了八种卦象,八种卦象可以判定吉凶,判定了吉凶便可成就大的事业。所以,效法的典范,没有比天地更伟大的了;变化的通达,没有比四时更伟大的了;悬在天上、闪着光明,没有比日月更伟大的了。地位之崇高,没有比富贵更伟大的了;备好物品供人使用,制成器具便利天下,没有比圣人更伟大的了。探求深奥,索求隐秘,钩求深道,推究远事,以判定天下的吉凶,成就天下奋斗的事业的,没有比蓍龟更伟大的了。所以,天生下神物,圣人依照它办事;天地变化,圣人仿效它办事;天显示气象,显现吉凶,圣人遵从它办事;黄河现出图,洛水现出书,圣人依照它办事。《易》有四种象,是用来展示于人的。所附的辞,是用来告知于人的。确定为吉凶,是用来决断的。

【评析】

此处阐释易学之用是“开物成务,冒天下之道”,也就是为了揭开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,能统摄天下任何事物的道理。这是称赞圣人的非凡能力。

【原文】

《易》曰:“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。”子曰:“‘佑’者,助也。天之所助者顺也,人之所助者信也。履①信思乎顺,又以尚贤也,是以‘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’也。”子曰: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”然则圣人之意,其不可见②乎?子曰:“圣人立象以尽意,设卦以尽情伪,系辞焉以尽其言,变而通之以尽利,鼓之舞之以尽神。”乾坤,其《易》之[图片]③邪!乾坤成列,而《易》立乎其中矣。乾坤毁,则无以见《易》。《易》不可见,则乾坤或几乎息矣。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,化而裁之谓之变,推而行之谓之通,举而措④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。是故夫象,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,而拟⑤诸其形容,象其物宜,是故谓之象。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,而观其会通⑥,以行其典礼,系辞焉以断其吉凶,是故谓之爻。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,鼓⑦天下之动者存乎辞,化而裁之存乎变,推而行之存乎通,神而明之存乎其人,默而成⑧之,不言而信,存乎德行。

【注释】

①履:遵从。②见:展现。③:精蕴。④措:实施。⑤拟:模拟。⑥会通:枢纽。⑦鼓:鼓舞。⑧成:成就。

直译

《易》说:“来自上天的护佑,吉祥而无不利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佑,就是帮助呀。上天所帮助的是顺随的人,人所帮助的是诚信的人。遵从诚信、向往顺随,再加上崇尚贤德,所以说‘来自上天的护佑,吉祥而无不利’呀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文字不能完全表达出人的言语,言语不能完全表达出人的思想。”那么,圣人的思想是不可能展现出来的了?孔老先生说:“圣人创立象用来表达思想,设立卦用来揭示真伪,附上辞用来倾诉言语,推演它、疏通它,使它趋于便利,催动它、驱使它,使它尽情发挥神奇的功效。”乾坤两卦,大概是《易》的精妙所在吧!乾坤排列组合,则《易》便确立于其中了。乾坤散架,则没有可能显现《易》了。《易》不可显现,那么乾坤也就接近止息了。所以说,形而上者称为道,形而下者称为器,演化而有裁断称为变,推动而能运行称为通,拿它实施于天下民众之中称为事业。所以,这个象是圣人对天下的奥妙有所发现,从而模拟它的形态容貌,象征物所适宜,所以称为象。圣人对天下的运动有所发现,从而潜心研究它的枢纽,以遵行它的常规,附上文字说明用以断定它的吉凶,所以称为爻。极尽天下奥妙在于卦,鼓舞天下行动在于辞,演化中的裁断在于变,推动而能运行在于通,神妙而能明晓在于人,默默而能成就,不言而能灵验,在于德行。

【评析】

这样的解释大有上九爻辞之义,是用人事来解释爻辞,固无不可。但易中少用虚词,大多有卦象依据,这里也不例外,仍当从卦象中求解,因为有“是故易者象也”为证。

下篇

【原文】

八卦成列①,象在其中矣。因而重之,爻在其中矣。刚柔相推②,变在其中矣。系辞焉而命之,动在其中矣。吉凶悔吝者,生乎动③者也。刚柔者,立④本者也。变通者,趣⑤时者也。吉凶者,贞⑥胜者也。天地之道⑦,贞观者也。日月之道,贞明者也。天下之动⑧,贞夫一者也。夫乾确然⑨,示人易矣。夫坤然聩⑩,示人简矣。爻也者,效[11]此者也。象也者,像此者也。爻象动乎内[12],吉凶见乎外,[13]功业见乎变,圣人之情见乎辞。天地之大德曰生,圣人之大宝曰位[14]。何以守位?曰仁。何以聚仁?曰财。理财、正辞、禁民为非,曰义。

【注释】

①成列:生成排列。②推:推移。③动:行动。④立:确立。⑤趣:通“趋”,适合时宜。⑥贞:通“正”。⑦道:规律。⑧动:变动。⑨确然:刚健的样子。⑩聩然:柔顺的样子。[11]效:效法。[12]内:卦内,即卦爻之象。[13]外:卦外,即人的行动。[14]位:地位。

直译

八卦生成而排列起来,万物的象征就在其中了。由八卦重为“六十四卦”,六爻的位置就在其中了。刚柔二爻相互推移,卦爻的变化就在其中了。卦爻之下写上词句而指明吉凶,人的行动也就在其中了。吉凶悔吝,都产生于人们的行动。阳刚阴柔是确立一卦的根本。变化会通是要趋向适宜的时机。人事之吉凶在于以正道取得胜利。天地之规律在于以正道显示于人,日月之道在于以正道焕发光明。天下的变动都统一于正道。天道刚健,将平易显示给人。地道柔顺,将简约显示给人。卦爻是效法此种道理的,卦象是模仿此种情态的。爻和象发动于卦内,吉和凶表现于卦外。功绩事业体现在变通上,圣人的情感体现在卦爻辞中。天地最根本的性质是化生万物,圣人最宝贵的东西是崇高的地位。用什么来守护地位?用人才。用什么来招致人群?用财富。治理财富,端正言辞,禁止民众为非作歹,就叫作合宜。

【评析】

所谓“八卦成列”,是指“十有八变而成卦,八卦而小成”,即是用大衍数筮成一个六爻卦体,然后排成“小成图”中的八卦,故曰“成”。曰“列”,是先有六爻整体卦象,然后再分为八卦以利作出判断之用。“八卦以象告”,故曰“象在其中矣”。因此,事物的信息尽在其中,“因而重之,爻在其中矣”。

【原文】

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,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①万物之情。作结绳而为网罟②,以佃以渔,盖取诸《离》。包牺氏没,神农氏作,[图片]③木为耜④,揉木为耒,耒耜之利,以教天下,盖取诸《益》。日中为市,致⑤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货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,盖取诸《噬嗑》。神农氏没,黄帝、尧、舜氏作,通其变,使民不倦⑥,神而化之,使民宜之。易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是以“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”。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《乾》《坤》。刳⑦木为舟,剡⑧木为楫,舟楫之利,以济不通,致远以利天下,盖取诸《涣》。服牛乘马,引重致远,以利⑨天下,盖取诸《随》。重门击柝⑩,以待暴客,盖取诸《豫》。断木为杵[11],掘地为臼,臼杵之利,万民以济,盖取诸《小过》。弦木为弧[12],剡木为矢,弧矢之利,以威天下,盖取诸《睽》。上古穴居而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,上栋下宇,以待[13]风雨,盖取诸《大壮》。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,葬之中野,不封不树[14],丧期无数,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,盖取诸《大过》。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[15],百官以治,万民以察,盖取诸《[图片]》。

【注释】

①类:比类,归类。②罔罟():“罔”通“网”,罗网。③[图片](zhuó):砍削。④耜:古代的木锄,形状似锹。⑤致:招致。⑥倦:懈怠。⑦刳(kū):钻凿。⑧剡(yǎn):斩削。⑨利:便利。⑩柝(tuò):古代巡夜用的木梆子。[11]杵(chǔ):舂米的木椎。[12]弦木:弯木而上弦。弧:木弓。[13]待:躲避。[14]封:聚土为坟。树:植树。[15]书:文字。契:刻文字于竹简之上。

直译

古时候,伏羲治理天下。他抬头观察天文气象,俯身观察地理形状,观察飞禽走兽的纹理,以及适宜在地上生长的草木,近的取法人的身体,远的取象各种物形,于是开始创作八卦,用来会通天地之性质,分类万物之情状。他发明了编结绳子的方法而织成罗网,用来打猎捕鱼,这大概是取象于《离卦》。伏羲去世之后,神农继之而兴。他砍削树木制成锄,揉弯木干制成犁。这种耕耘工具的好处,是可以教导天下百姓耕作生产,这大概是取象于《益卦》。他又在日中建立集市,招致天下的百姓,聚集天下的货物,进行交易,各得所需,然后退去,这大概是取象于《噬嗑卦》。神农去世之后,黄帝、尧、舜又先后继之而起。他们变通前人的器物、制度,使百姓不懈努力;神妙地加以创造,使百姓方便有利。事物的变易,总是达到穷极就要变,变了就会通畅,通畅了就能长久。所以,“有上天保佑,吉祥,没有什么不利”。黄帝、尧、舜创制衣裳的规制,示天下以礼,而天下大治,大概是取象于《乾卦》与《坤卦》。他们挖空树木制成舟船,削尖木材制成桨楫。舟船桨楫的好处,是可以渡过江河,直达远方,从而便利天下,这大概是取象于《涣卦》。他们用牛马驾车,拖运重物,直达远方,从而便利天下,大概是取象于《随卦》。他们设置多重门户,夜间敲梆警戒,以防备暴徒,这大概是取象于《豫卦》。他们斩断木头做成杵,挖开地面搞成臼,杵臼的好处,是可以让万民获益,这大概是取象于《小过卦》。他们加弦于弯木制成弓,削尖树枝做成箭,弓箭的好处,是可以威慑天下,这大概是取象于《睽卦》。远古的人居住在洞穴和野外,后代的圣人建造房屋,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,上有栋梁、下有檐宇,用来躲避风雨,这大概是取象于《大壮卦》。远古人丧葬,只用柴草厚厚地包裹遗体,掩埋在荒郊野外,不修坟墓也不植树,服丧日期也没有定数,后代圣人发明棺椁,改变了人们的丧葬习俗,这大概是取象于《大过卦》。远古的人用绳结记数处理事务,后代圣人创造文字,刻在竹简之上,改变了人们的记事方法,百官用来处理政务,万民用来察考事情。这大概是取象于《[图片]卦》。

【评析】

伏羲时代,根据客观世界的观察总结,创作出八卦这门学说,用它来“通神明之德,类万物之情”。换句话说,八卦这门学问对于人事能“神而明之”,对于万物能够汇总其性情。因此,这是一个统计万物、认识万物、描述万物、反映万物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学说系统。借助八卦,人们可以至简至易、洁静精微地阐述宇宙事物的规律。

【原文】

是故《易》者,象也,象也者,像也;彖者,材①也;爻也者,效天下之动者也。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②也。

【注释】

①材:通“裁”,裁度判断。②著:显现。

直译

所以,《周易》一书的本质特征就是卦象,卦象,就是模仿外物的形象;卦辞,就是裁断一卦的吉凶;六爻之象及其爻辞,就是仿效天下万物之变动的。所以,人的行动就会产生吉凶、悔恨、羞辱等不同的结果。

【评析】

这一节承接上文取象之统论。“象”,以形象思维为主,表象在“卦”,卦有小大,爻有动静,机在“阖辟往来”,吉凶悔吝自然不难确定。

【原文】

阳卦多阴,阴卦多阳,其故①何也?阳卦奇,阴卦偶,其德行何也?阳一君而二民,君子之道也。阴二君而一民,小人之道也。

【注释】

①故:缘故。

直译

阳卦中阴爻多,阴卦中阳爻多,是什么缘故呢?因为阳卦以奇为主,阴卦以偶为主。这两者各自说明什么德性、品行呢?阳卦一个君王两个百姓,是君子之道。阴卦两个君王一个百姓,是小人之道。

【评析】

阳卦多阴,则是一阳爻二阴爻。阴卦多阳,则是二阳爻一阴爻。阳代表君子,阴代表小人。故阳一君而二民,阴二君而一民。因此,阳卦代表君子之道,阴卦代表小人之道。

【原文】

《易》曰:“憧憧往来,朋从尔思。”子曰:“天下何思何虑?天下同归而殊途①,一致而百虑,天下何思何虑?日往则月来,月往则日来,日月相推而明生焉。寒往则暑来,暑往则寒来,寒暑相推而岁成焉。往者屈也,来者伸也,屈伸相感而利生焉。尺蠖②之屈,以求信也。龙蛇之蛰③,以存身也。精义入神,以致用也。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。过此以往,未之或知也。穷神知化,德之盛也。”《易》曰:“困于石,据于‘藜,入于其宫,不见其妻,凶。”子曰:“非所困而困焉,名必辱④。非所据而据焉,身必危。既辱且危,死期将至,妻其可得见邪?”《易》曰:“公用射隼⑤于高墉⑥之上,获之,无不利。”子曰:“隼者,禽也。弓矢者,器也。射之者,人也。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,何不利之有?动而不括,是以出而有获。语成器而动者也。”子曰:“小人不耻不仁,不畏不义,不见利不劝,不威不惩。小惩而大诫,此小人之福也。《易》曰:‘屦⑦校灭趾,无咎’,此之谓也。”善不积,不足以成名;恶不积,不足以灭身。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⑧为也,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,故恶积而不可掩,罪大而不可解。《易》曰:“何校灭耳,凶。”

子曰:“危⑨者,安其位者也。亡者,保其存者也。乱者,有其治者也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乱。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《易》曰:‘其亡其亡,系于苞桑。’”子曰:“德薄⑩而位尊,知小而谋大,力小而重任,鲜不及矣。《易》曰:‘鼎折足,覆公[图片],其形渥,凶。’言不胜其任也。”子曰:“知几其神乎!君子上交而不谄,下交不渎,其知几乎?几者,动之微,吉凶之先见者也。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《易》曰:‘介于石,不终日,贞吉。’介如石焉,宁用终日?断可识矣。君子知微知彰,知柔知刚,万夫之望。”子曰:“颜氏之子,其殆庶几乎!有不善,未尝不知。知之,未尝复行也。《易》曰:‘不远复,无祗悔,元吉。’天地[图片][图片][11],万物化醇。男女枸精,万物化生。《易》曰:“三人行,则损一人。一人行,则得其友。”言致一也。子曰:“君子安其身而后动,易其心而后语,定其交而后求。君子修此三者,故全[12]也。危以而动,则民不与也;惧以语,则民不应也;无交而求,则民不与也;莫之与,则伤之者至矣。《易》曰:‘莫或益之,或击之。立心勿恒,凶。’”

【注释】

①途:途径。②尺蠖(huò):一屈一伸而行走的虫。③蛰(zhé):虫类冬眠。④辱:受到侮辱。⑤隼(sǔn):恶鸟,鹰类。⑥墉(yōng):城墙。⑦屦():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。⑧弗:不。⑨危:倾危。⑩薄:浅薄。[11][图片][图片](yīn wēn):缠绵交密。[12]全:保全。

直译

《周易》说:“朋友往来不绝,都顺从你的意旨。”孔老先生解释说:“天下的事情何必思索、何必忧虑?天下的事情,途径虽殊异,其归宿则相同;意见虽千百,其结果则同一,又何必过多思虑呢?正如日往则月来,月往则日来,日月交互推移必然生出光明。寒往则暑来,暑往则寒来,寒暑交互推移必然形成年岁。往,就是屈;来,就是伸。一屈一伸相互召感,就必然产生利益。尺蠖毛虫弯曲其腰,是为了向前伸展。龙蛇冬天蛰伏,是为了保存生命。人类精细地研求义理,进入神妙的境地,是为了能够运用。便利器用,身有所安,是为了提高道德境界。除此之外,都不必加以追求。穷尽事物神妙变化的道理,就是最高的德行。”《周易》说:“被石头绊倒,被‘藜刺伤。回到家中,妻子又不见了,这是凶险之兆。”孔老先生解释说:“不应当被困的地方而被困,其名誉必然受到侮辱;不适宜依靠的东西而去依靠,其生命必然遭遇危险。既受侮辱,又遇危险,死亡的日期即将来临,怎么可能见到他的妻子呢?”《周易》说:“在高高的城墙上,王公射中一只鹰,并且抓到了,这没有什么不吉利的。”孔老先生解释说:“隼,是一种禽鸟;弓矢,是一种器械;发矢射隼的,是人。君子身上预藏器具,等待时机,付诸行动,哪会有什么不利呢?一旦行动,毫无阻碍,所以外出一定有收获。这是讲先准备好现成的器械然后再行动的道理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小人不知羞耻,不明仁德,不惧怕正理,不奉行道义,不见到好处就不愿勤奋,不受到威胁就不知警惕。受到小的惩罚而获得大的警戒,这是小人的幸运。《周易》说:‘带上脚枷,砍掉脚趾,不受责备。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”不积累善行不足以成名,不积累恶行不足以灭身。小人把小善看成没有益处的事而不去做,把小恶看成无伤大体的事而不改正,所以恶行积累得无法掩盖,罪过扩大到不可挽救。所以,《周易》说:“肩上带枷,割去耳朵,凶险。”

孔老先生说:“凡是倾危的,在于安于其地位;凡是灭亡的,在于保持其生存;凡是祸乱的,先前自以为治理得很好。因此,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乱,所以能够身安、国治而家庭可保。《周易》说:‘将要灭亡,将要灭亡,就像拴在桑树丛上一样。’”孔老先生说:“才德浅薄而地位尊高,智慧极小而图谋宏大,力量微弱而肩负重任,很少有不招来灾祸的。《周易》说:‘鼎足太轻,不堪重负,以致折断,倾覆王公的珍馐美味,弄得形容狼藉。这是凶险之兆。’这里指的就是不胜其任的情形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能够知晓变化的苗头,算是达到神妙境界了吧?君子与在上的人交往不谄媚,与在下的人交往不轻慢,可以说是知晓变化的苗头吧。几,就是事物变动的微小征兆,吉凶预先出现的端倪。君子发现变化的苗头就立即行动,决不等待一天。《周易》说:‘夹在石缝中不能动弹,不到一天就被人救出,卜问得吉兆。’既然像岩石一样坚定不移,何必要用一天?这是断然可知的。君子既知微又知彰,既知柔又知刚,必然能得到万民的仰望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颜回这位弟子,他的道德大概接近完美了吧!一有过失,没有不自知的;一知过失,没有再重犯的。这就是《周易》所说:‘出外不远就返回,不会导致悔恨,最吉利。’”“天地之气交融渗透,万物化育而醇厚;男女阴阳交合精气,万物化育而创生。《周易》说:‘三人同行,难免意见分歧,必有一人被孤立。一人独行,孤单无助,则主动邀人做伴。’就是讲归于一的道理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君子先安定自己的处境,然后才试图行动;先平心静气,然后才有所谈论;先确定交情,然后才求助于人。君子做到这三条,就可以得到保全。相反,如果冒险行动,别人就不会赞助;如果内心惶恐而发表议论,别人就不会响应;如果没有友谊就向人求助,人家也不会帮助。不仅无人助益,还会受到他人的伤害。所以,《周易》说:‘没有人帮助他,还有人攻击他。在这种情况下,立志不坚定,就要坏事。’”

【评析】

此释咸九四爻之义。咸,兑上艮下,兑降艮升,阴阳正配而向心,贞吉悔亡之象。

【原文】

子曰:“乾坤,其《易》之门邪?乾,阳物也;坤,阴物也。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,以体天地之撰,以通神明之德。其称名也,杂而不越,于稽①其类,其衰世之意邪?”夫《易》,彰往而察来,而微显阐幽。开而当名②,辨物,正言,断辞,则备矣。其称名也小,其取类也大。其旨远,其辞文,其言曲而中,其事肆③而隐。因贰以济④民行,以明失得之报。

【注释】

①稽:考查。②当名:适当的名称。③肆:直白,放肆,引申为广泛、明显。④贰:疑惑。济:相助。

直译

孔老先生说:“《乾》《坤》两卦,就是《周易》的门户吧?《乾卦》为阳,《坤卦》为阴。阴阳的德性相结合,而刚柔二爻的组合又有其体制,从而形成八卦或‘六十四卦’,用来体现天地生物之事,用来与日月神明之德相通。‘六十四卦’所称道的名物,尽管繁杂却不越出乾坤刚柔的变化;考察卦爻辞所表述的事类,难道能反映出衰世的意味吧?”《周易》的功用是彰明过去的事迹而察考未来的变化,显示细微的苗头而阐明幽隐的道理。所以,《周易》开释卦爻之义,总是名当其实、物辨其类、言中其理,并断之以吉凶之辞。这样一来,天下之理就具备了。它所称道的事物之名虽然细小,所取类比喻的事情却很广大。它的辞句虽然饰以文采,其意义却十分深远。其言语虽然曲折婉转,然而却切中事理。所论之事虽然广泛而明显,其道理却深刻而幽隐。它巧妙利用人们的疑惑,来指导百姓的行动,说明得失的缘故。

【评析】

乾坤乃易之门户。以“天地盘”为体,以阖辟之机为用。借助那些体现天地奥秘的描述,学者们自然能神而明之,颇有所得。因此,易中的乾坤二字为重点。

【原文】

《易》之兴①也,其于中古乎?作《易》者,其有忧患乎?是故《履》,德之基也;《谦》,德之柄也;《复》,德之本也;《恒》,德之固也;《损》,德之修也;《益》,德之裕②也;《困》,德之辨也;《井》,德之地也;《巽》,德之制也。《履》,和而至;《谦》,尊而光;《复》,小而辨于物;《恒》,杂而不厌;《损》,先难而后易;《益》,长裕而不设;《困》,穷而通;《井》,居其所而迁;《巽》,称而隐。《履》,以和行;《谦》,以制礼;《复》,以自知;《恒》,以一德;《损》,以远害;《益》,以兴利;《困》,以寡怨;《井》,以辨义;《巽》,以行权。

【注释】

①兴:兴起。②裕:宽大,扩充。

直译

《周易》的兴起,大概是在中古时代吧?创作《周易》的人,大概是心怀忧患吧?因此,《履卦》是修养道德的基础,《谦卦》是修养道德的要柄,《复卦》是修养道德的根本,《恒卦》是巩固道德的前提,《损卦》是修补道德的方法,《益卦》是扩充道德的途径,《困卦》是辨别道德的要领,《井卦》是保持道德的处所,《巽卦》是调节道德的规范。《履卦》使人和顺而达到崇高,《谦卦》使人受到尊敬而更加光明,《复卦》使人在微小之处就能辨别事物的善恶,《恒卦》教人在邪正相杂中修德不倦,《损卦》教人先难而后易,《益卦》教人不断增进道德而不造作,《困卦》教人身处困境而道德通达,《井卦》教人安居其位而施德于人,《巽卦》教人处世得宜而不显露形迹。《履卦》用来调和人的行为,《谦卦》用来调整礼节,《复卦》用来自知过失,《恒卦》用来专守一德,《损卦》用来远离祸害,《益卦》用来增加福利,《困卦》用来减少幽怨,《井卦》用来明辨道义,《巽卦》用来随时应变。

【评析】

此九卦是用儒家思想,根据易经次序,依次阐述于此,可作为崇德广业、处世应物的指导思想。

【原文】

《易》之为书也不可远,为道也屡迁。变动不居,周流六虚,上下无常,刚柔相易,不可为典要①,唯变所适。其出入以度②外内,使知惧,又明于忧患与故。无有师保③,如临父母。初率④其辞,而揆⑤其方,既有典常。苟非其人,道不虚行。

【注释】

①典要:典常之道。②度:度量。③师保:古代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师傅或监护人。④率:顺着。⑤揆:推测揣度。

直译

《周易》这部书,是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的。但是,它所体现的道理却常常变迁。爻象变动不止,循环流转于六位之间,上下往来没有固定的常规,阳刚阴柔相互变易,不可确立一个常定不变的纲要,只能顺应变化的趋向。爻象出入于外卦和内卦,以此度量卦的吉凶,使人知道有所警惕,又能明白忧患与事故。虽然没有师傅的教导和监护,也好像面临父母的教诲一样。首先要寻求卦爻辞的意义,然后揆度它所指示的方向,就可以把握事物变化的常规。假如没有真正懂得《周易》的人,《周易》之道是不会凭空推行的。

【评析】

《易经》这部书讲的道理是灵活的,是变化的,是周流六爻,或上或下,没有固定,或刚或柔,总在变化,不可作为生搬硬套的典型,必须与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相适应。

【原文】

《易》之为书也,原始要终以为质也。六爻相杂①,唯其时物也。其初难知,其上易知,本末也。初辞拟之,卒②成之终。若夫杂物撰③德,辨是与非,则非其中爻不备。噫④!亦要存亡吉凶,则居可知矣。知者观其彖辞,则思过半矣。二与四同功而异位,其善不同:二多誉,四多惧,近也。柔之为道,不利远者。其要无咎,其用柔中⑤也。三与五同功而异位:三多凶,五多功,贵贱之等也。其柔危,其刚胜⑥邪?

【注释】

①杂:错杂。②卒:指上爻的系辞。③撰:述。④噫:啊。⑤柔中:柔顺守中。⑥胜:胜任。

直译

《周易》这部书,是以考察事物的开始和探求事物的终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。一卦六爻相互错杂,只是体现特定时态中的不同物象。初爻的象征难以知晓,上爻的象征容易把握,这是因为前者为本始、后者为末尾的缘故。初爻的爻辞比拟事物的开端,上爻的爻辞确定事物的结局。至于错杂各种物象,具列事物的性质,分辨它们的是非,如果没有中间四爻就不能完备。啊!这样要求得存亡吉凶,平居在家也可知道了。聪明睿智的人只要一看卦辞,对全卦的意思就领悟一大半了。第二爻和第四爻功能相同而位置有异,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吉凶利害也不相同:第二爻的爻辞多有美誉,第四爻的爻辞多含警惕,因为它靠近君位。第二爻大多数无咎,是由于它柔顺而守中。第三爻和第五爻功能相同而位置有异:第三爻的爻辞多言凶险,第五爻的爻辞多论功勋,是因为它们的贵贱等级不同。如果阴柔居此,便有危险;如果阳刚居此,就能胜任吧?

【评析】

《周易》这部书,自始至终都在叙说六爻相杂的变化情况,反映不同时态中的不同物象。事物有本有末,时间有始有终。因此,六爻反映时间与事物同样有“初”有“上”、有本有末。

【原文】

《易》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:有天道焉,有地道焉,有人道焉。兼三才而两之,故六。六者,非它①也,三才之道也。道有变动,故曰爻。爻有等②,故曰物。物相杂,故曰文。文不当,故吉凶生焉。

【注释】

①它:别的。②等:类。

直译

周易》这部书,内容广博,无所不包:含有天的道理,含有地的道理,含有人的道理。兼有天、地、人三才而各以两画代表,所以一卦有六爻。六爻不是别的,就是指天、地、人三才的道理。天、地、人之道在于变动,所以称为爻。六爻各有贵贱差等,所以称为物。物象交互错杂,所以叫作文。文理错综,有恰当有不恰当,所以吉凶就产生了。

【评析】

“三极之道”可以组成四个八卦,即上卦下卦,上互卦下互卦。以上卦和上互卦为阳,以下卦和下互卦为阴,皆以三爻为一个卦象单位。爻主变化,六爻阴阳纷杂,反映事物的情形,便有了吉凶悔吝的不同结果。

【原文】

《易》之兴也,其当殷之末世,周之盛德邪?当文王与纣之事邪?是故其辞危。危者使平,易者使倾。其道甚大,百物不废①。惧以终始,其要无咎,此之谓《易》之道也。

【注释】

①不废:不例外。

直译

《周易》的兴起,大概是在殷朝末年,周国(族)德业隆盛的时候吧?大概是在周文王受到殷纣王迫害的时候吧?所以,卦爻辞多有忧危之义。警惕自危可以使人平安,掉以轻心则可能导致倾覆败亡。这个道理十分宏大,任何事物都不能例外。始终保持警惧,其要旨在善于补过,这就是《周易》所要阐释的道理。

【评析】

《周易》一书成于文王与纣王之时,从易辞中可以想见其情形。其道甚大,包罗万象。但是,主要就在于“无咎”二字上。要实现“无咎”,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。“无咎”即是“无过恶”,不犯错误。

【原文】

夫乾,天下之至健也,德行恒易以知险①。夫坤,天下之至顺也,德行恒简以知阻。能说诸心,能研诸侯之虑,定天下之吉凶,成天下之亹亹②者。是故变化云为,吉事有祥。象事知器,占事知③来。天地设位,圣人成④能。人谋鬼谋,百姓与能。八卦以象告,爻彖以情言⑤。刚柔杂居,而吉凶可见矣。变动以利言,吉凶以情⑥迁。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,远近相取而悔吝生,情⑦伪⑧相感而利害生。凡《易》之情,近而不相得⑨则凶。或害之,悔且吝。将叛者,其辞⑩惭。中心[11]疑者,其辞枝。吉人之辞寡,躁[12]人之辞多。诬善之人,其辞游[13]。失其守者,其辞屈。

【注释】

①险:大难。②亹亹(mén mén):勤勉不息。③知:预知。④成:成就。⑤言:言说。⑥情:情态。⑦情:诚实。⑧伪:虚伪。⑨不相得:配合不当。⑩辞:言语。[11]中心:内心。[12]躁:浮躁。[13]游:游移不定。

直译

乾,是天下最刚健的象征,它的德行是永久平易,却告人以险难之事。坤,是天下最柔顺的象征,它的德行是永久简约,却告人以阻塞之事。因此,能悦人之心,能解人之虑,断定天下之吉凶,促使天下之人勤勉不息。所以,遵循《周易》的变化之道有所作为,吉祥的事物就会出现;观察卦爻的象征,就能知晓制器的方法;占问事情的吉凶,就能预知未来的结果。天地各居上下之位,圣人成就其化育万物的功能。圣人谋划,利用卜筮,百姓赞助其行动。八卦用卦画形象告示其象征,卦爻辞用事物的情态言说其道理。刚柔二爻杂居于一卦之中,或吉或凶也就显现出来了。爻象的变动用利害来说明,吉凶的判断随情态而变迁。刚柔爻象或相爱或相恶,彼此排斥,就有了吉凶的区分;或远应或临近,相互资取,就产生悔恨和羞辱;或诚实或虚伪,相互交感,就产生利益和祸害。凡是《周易》所说的情况,如果相互交接的两爻配合不当,就必定凶险。或者受到其他爻的伤害,也难免悔恨和羞辱。将要背叛的人,他的言语一定惭愧不安。内心疑惑的人,他的言语一定分歧散乱。善良的人言语少,浮躁的人言语多。诬蔑好人的人,他的言语必然游移不定。玩忽职守的人,他的言语必然吞吐不展。

【评析】

此处总论落实应用的精华内容。这是《周易》“八卦定吉凶”的原理,与“古易”抓爻辞判断有所不同。此为察言观色,属“意象”之类。离心叛道者其辞“惭”,当属“离”象。离为分离,为“心”,其色红,“惭”字似此。语言疑惑,前后矛盾,呈现“巽”之象。言多必失,言寡则吉,因为不容易得罪人。艮为止,止于口则寡言。急躁话多之人,呈现“震”之象。震为雷,急躁之象。从小人的言语中,我们能发现其阴暗的内心世界,进而可以据此做好防范工作。


3.2、说卦传

【题解】

《周易·说卦传》全篇九百多字,是先秦易家总结象数应用的精辟遗文,不同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内容。它不局限于社会人事,旨在揭示宇宙奥秘,紧扣应用实际,囊括象数精微。原本不分章次,宋儒顺其自然段落,分为十一章,无碍乎整体易理,尤便于学者讲述。历来注家甚多,各有其说,见仁见智,丰富了易学文化。如朱熹、孔夫子这样高明的学者,还有“未详其义”之处。可见《说卦》一篇,不同于一般文史哲著作,乃易家专业遗文,欲求弄通,确有难度。

【原文】

昔者①圣人之作《易》也,幽②赞③于神④明而生蓍⑤。参天两地而倚数⑥。观变⑦于阴阳而立卦,发挥于刚柔而生⑧爻,和顺于道德而理⑨于义,穷理尽性以至于命⑩。

【注释】

①昔者:从前。②幽:隐。③赞:助。④神:心。⑤蓍:数。⑥倚数:计算数字。⑦观变:观察变化。⑧生:产生。⑨理:调理。⑩命:天命。

直译

从前圣人作《周易》,虔诚地祈求神明而创制蓍法,是以天数三与地数两为依据而确立阴阳刚柔之数,观察阴阳的变化而设立卦。变动刚柔之画而产生了爻,和顺于道德,而调理事物得其宜,穷研物理而尽物性,以至于通晓天命。

【评析】

此节开章明义,先从圣人作易说起。《系辞》曰:“圣人设卦观象,系辞焉而明吉凶。”“设卦”很重要,是明吉凶的依据。“大衍数”蓍卦是易学传承的方法,是说圣人创立蓍法是为了辅助人的聪明智慧之用,作为事业的决策和行动的指南。《系辞传》有“大衍之数”一章的传承,说明筮法在易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。《说卦》发端即突出筮法,是紧扣应用实际的体现。

【原文】

昔者圣人之作①《易》也,将以顺性命之理②。是以③立天之道曰阴与阳,立④地之道曰柔与刚,立人之道曰⑤仁与义。兼⑥三才⑦而两⑧之,故《易》六画而成卦。分阴分阳,迭⑨用柔刚,故《易》六位而成章⑩。

【注释】

①作:创作。②理:道理。③是以:所以。④立:确立。⑤曰:叫,为。⑥兼:兼备。⑦三才:天、地、人,此指三画。⑧两:两相重。⑨迭:递,交替。⑩章:文采。

直译

昔日圣人作《周易》,是用来顺应性命的道理的。所以,确立了天道为阴与阳,确立了地道为柔与刚,确立了人道为仁与义。兼备天、地、人三才之画而使之相重,因此,《周易》六画而成一卦。分“二”、“四”、“上”为阴位,分“初”、“三”、“五”为阳位,六爻之位,更迭使用刚柔,《周易》六位的阴阳刚柔便顺理成章。

【评析】

作者再次提到“圣人作易”,既未言明作易的时间,也未言明圣人是何人。一则免去后人争议,再则免使偏离主题,只是紧扣应用实际,传承易学新法,不侈谈易史而节省篇幅。但于“圣人作易”又不厌重复,表明始终不忘“圣人作易”之功。八卦的名义,《说卦传》诠释得最详细,而且紧扣应用的实际。

【原文】

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①,水火不相射,八卦相错。数往者顺,知来者逆,是故《易》逆数也。

【注释】

①薄:迫近。

直译

天地确定上下位置,山泽气息相通,雷风相迫而动,水火不相厌恶,八卦相互错杂,成为“六十四卦”。以数推算过去必须顺推,预知未来必须逆测。所以,《周易》是用逆数推算未来的事情。

【评析】

“天地定位”者,定“参天两地”之位。“参天”之位者,“三分法”之用也。“两地”之位者,“两分法”之用也。这是紧承前文“参天两地而倚数”展开论述的。

【原文】

雷以动之,风以散之,雨以润之,日以[图片]①之。艮以止之,兑以说②之,乾以君之,坤以藏之。

【注释】

[图片]:干。②说:通“悦”,喜悦。

直译

雷鼓动万物,风散布万物,雨滋润万物,日干燥万物。艮终止万物,兑喜悦万物,乾统领万物,坤藏养万物。

【评析】

《系辞》提出“归藏法”。所谓“归藏法”,就是“安土敦乎仁,故能爱”。安置在八卦图中央,建中立极,“爱”者阴阳交相入中。

【原文】

①出乎震,齐乎巽,相见乎离,致役②乎坤,说言乎兑,战乎乾,劳乎坎,成言乎艮。万物“出③乎震”,震,东方也。“齐④乎巽”,巽,东南也。齐也者,言万物之[图片]齐也。离也者,明也,万物皆相见,南方之卦也。圣人南面⑤而听天下,向明而治,盖取诸此也。坤也者,地也,万物皆致养焉,故曰“致役⑥乎坤”。兑,正秋也,万物之所说⑦也,故曰“说言乎兑”。“战⑧乎乾”,乾,西北之卦也,言阴阳相薄也。坎者,水也,正北方之卦也。劳卦也,万物之所归也,故曰“劳乎⑨坎”。艮,东北之卦也,万物之所成终⑩而所成始也,故曰“成言乎艮”。

【注释】

①帝:天。②役:从事。③出:生。④齐:整齐。⑤南面:面南而坐。⑥役:重任。⑦说:通“悦”。⑧战:交接。⑨乎:于。⑩终:终结。

直译

万物生于东方震位,万物生长整齐于巽位,显现于离位,役养于坤位,欣悦于兑位,相接于乾位,劳倦于坎位,成就于艮位。万物生于震,震为东方。整齐于巽,巽为东南方。齐,是说万物整齐。离,光明,万物皆相显现,这是南方之卦。圣人面南而坐,听政于天下,朝光明方向处理政务,大概就取于此义吧。坤为地,万物都致于地的养育之下,所以说“致养于坤”。兑,正秋季节,万物皆喜悦于收获,所以说:“悦言于兑。”“相交接于乾”,乾,西北之卦,说的是阴阳相迫。坎为水,正北方之卦。劳倦之卦,万物劳倦需归而休息,所以说“劳于坎”。艮是东北之卦,万物在此完成它的终结而又有新的开始,所以说“成言乎艮”。

【评析】

此章介绍八卦方位的排列次序,从东方开始,用《震卦》顺时针方向排列而成。此八卦方位述义,明显是易家总结秦始皇帝拥有天下的全过程。

【原文】

“神”也者,妙①万物而为言者也。动万物者,莫②疾乎雷。桡③万物者,莫疾乎风。燥万物者,莫[图片]④乎火。说⑤万物者,莫说乎泽。润⑥万物者,莫润乎水。终万物始万物者,莫盛⑦乎艮。故水火相逮,雷风不相悖⑧,山泽通气。然后能变化,既⑨成万物也。

【注释】

①妙:神妙。②莫:没有。③桡:通“挠”,挠乱,不得宁静。④[图片](hàn):干燥。⑤说:通“悦”。⑥润:滋润。⑦盛:成功。⑧悖(bèi):违背。⑨既:就。

直译

所谓神,是指奇妙生成万物而言。鼓动万物,没有比雷更急速的。吹散万物,没有比风更迅疾的。干燥万物,没有比火更炎热的。喜悦万物,没有比泽更欣悦的。滋润万物,没有比水更湿润的。终结、开始万物,没有比艮更成功的。所以,水火相互吸引,雷风不相违背,山泽气息相通。然后才能变化,就能生成万物。

【评析】

这是对“八卦之神”的由衷称赞,就在于推测万物之妙。《系辞》“刚柔相推而生变化”,又曰:“知变化之道者,其知神之所为乎!”这与此章“神也者,妙万物而为言者也”的赞颂是完全一致的。

【原文】

乾,健也。坤,顺也。震,动也。巽,入也。坎,陷也。离,丽①也。艮,止也。兑,说也。

【注释】

①丽:依附。

直译

乾,其性刚健。坤,其性柔顺。震,其性震动。巽,其性渗入。坎,其性陷险。离,其性依附。艮,其性静止。兑,其性喜悦。

【评析】

言八卦性情。排列次序按“天地定位”之后,兼“三才而两之”的“地、人、天”之序,是“方以类聚”的应用定位坐标。乾健也,属强健、主动类问题取此。坤顺也,属柔顺、被动类问题取此。震动也,属行动类问题取此。巽入也,属进入类问题取此。坎陷也,属陷害、危险类问题取此。离丽也,属美丽、美术类问题取此。艮止也,属停止、制止类问题取此。兑悦也,属喜悦、快乐类问题取此。得其起点,可以用“刚柔相推而生变化”,可以“曲尽万物而不遗”。

【原文】

乾为①马,坤为牛,震为龙,巽为鸡,坎为豕,离为雉,艮为狗,兑为羊。

【注释】

①为:象。

直译

乾象马,坤象牛,震象龙,巽象鸡,坎象猪,离象雉,艮象狗,兑象羊。

【评析】

此八卦取动物之象。乾为马,马之类看乾宫与乾象。坤为牛,牛之类看坤宫与坤象。震为龙,龙之类看震宫与震象。巽为鸡,鸡之类看巽宫与巽象。坎为豕,豕之类看坎宫与坎象。离为雉,雉之类看离宫与离象。艮为狗,狗之类看艮宫与艮象。兑为羊,羊之类看兑宫与兑象。

【原文】

乾为首①,坤为腹,震为足,巽为股,坎为耳,离为目,艮为手,兑为口。

【注释】

①首:头。

直译

乾象头,坤象腹,震象足,巽象股,坎象耳,离象目,艮象手,兑象口。

【评析】

此八卦近取诸身之象。乾为首,首看乾宫或《乾卦》。坤为腹,腹看坤宫或《坤卦》。震为足,足看震宫或《震卦》。巽为股,股看巽宫或《巽卦》。坎为耳,耳看坎宫或《坎卦》。离为目,目看离宫或《离卦》。艮为手,手看艮宫或《艮卦》。兑为口,口看兑宫或《兑卦》。

【原文】

乾,天也,故称乎父。坤,地也,故称乎母。震,一索①而得男,故谓之长男。巽,一索而得女,故谓之长女。坎,再索而男,故谓之中男。离,再索而得女,故谓之中女。艮,三索而得男,故谓之少男。兑,三索而得女,故谓之少女。

【注释】

①索:求取。

直译

乾,象天,故称它为父。坤,象地,故称它为母。震是乾坤相交初次求取一乾阳而成,故为长男。巽是乾坤相交初次求取一坤阴而成,故为长女。坎是乾坤相交再次求得一乾阳而成,故为中男。离是乾坤相交再次求取一坤阴而成,故为中女。艮是乾坤相交第三次求取得一乾阳而成,故为少男。兑是乾坤相交第三次求取得一坤阴而成,故为少女。

【评析】

此章说明乾坤生六子,六子代乾坤之理,这属于“三分法”与“两分法”相结合的象数逻辑思维。“索”者,取也。震,索取乾之一爻阳而为长男。坎,索取乾之二爻阳而为中男。艮索取乾之三爻阳而成少男。于是,乾之三阳无也,而三男立焉。巽,索坤之一阴而为长女。离,再索去坤之二阴为中女。兑,三索去坤之三阴为少女。于是,坤之三阴无也,而三女成焉。由此可知六子代乾坤之理。后文不言乾坤者,是因为六子代乾坤,自当以乾坤为定位,别有一番妙用。

【原文】

乾为天,为圜,为君,为父,为玉,为金,为寒,为冰,为大赤,为良马,为老马,为瘠马①,为驳马,为木果。

【注释】

①瘠马:瘦马。

直译

乾为天,为圆,为君,为父,为玉,为金,为寒冷,为冰冻,为大红色,为良马,为老马,为瘦马,为花马,为木果。

【评析】

乾为天,天为乾象的总称。为圜,是环绕一周,有周期性、规律性、轨迹性。天至高、至大、至尊,象国君,象家父;又至珍、至贵,象玉,象金;又象寒,象冰;为大赤者,赤为红色,指红大之太阳;乾阳刚健,为良马、老马、瘠马、驳马;木果结于树梢,圆而在上,乾圆之象。由此可见,都具备刚柔相济的妙用。

【原文】

坤为地,为母,为布,为釜,为吝啬,为均,为子母牛,为大舆①,为文,为众,为柄。其于地也为黑。

【注释】

①舆:车。

直译

坤为地,为母,为布,为锅,为吝啬,为平均,为有孕之牛,为大车,为文彩,为民众,为柄。对于地,则为黑色。

【评析】

坤为地,地为坤象的总称。为生物之源,故为母。布方而柔,故坤为布。釜熟食容物,助人生存,体现地生万物之义。吝啬者,坤静而不施。均者,大地不私载。子母牛者,象生育之累赘。大舆者,象大地之载物。文者,坤纯阴柔而不武。众者,土生万物,自然繁多。柄者,载器施用。黑者,极阴之色。乾天为白,坤夜为黑。

【原文】

震为雷,为龙,为玄黄,为[图片]①,为大涂,为长子,为决躁,为苍[图片]竹,为萑苇。其于马也,为善鸣,为馵②足,为作足,为的颡③。其于稼也,为反生。其究为健,为蕃鲜。

【注释】

[图片](fū):花。②馵(zhù):后左脚白色的马。③的颡(sǎng):白额之马。

直译

震为雷,为龙,为青黄杂色,为花,为大路,为长子,为决然躁动,为青色竹子。就马而言,为善于嘶鸣,为后左蹄有白毛,为四足皆动,为马额头有白斑。就庄稼而言,为例生,果实在下。其极为刚健,为草木蕃育鲜明。

【评析】

震为雷,雷为《震卦》的总称。震动,故为龙,龙善动变。玄黄者,天玄地黄相混合之色。[图片]为花之总象。大涂为大路。震索乾之一阳为长子。震动故决躁。古用爆竹,故以震为竹。

【原文】

巽为木,为风,为长女,为绳直,为工,为白,为长,为高,为进退,为不果,为臭①。其于人也,为寡发,为广颡,为多白眼,为近利市三倍。其究为躁卦。

【注释】

①臭:气味。

直译

巽为木,为风,为长女,为绳直,为工匠,为白色,为长远,为高,为进退,为不果敢决断,为气味。就人而言,为头发稀少,额头宽阔,为眼白多,为从市中获得近三倍之利。其极为躁动之卦。

【评析】

巽为木,排在首位。风排次位,却以风为《巽卦》的总称。巽为木者,初爻阴静象树根,二三阳爻象树干,或象草,风吹草动,草动知风。巽一索坤而得女,故为长女。巽草搓绳,绳以为工。巽风无色,故曰白。巽木、巽绳皆为长,巽木直立则为高。巽为呼吸则见进退,风以散之为不果,臭者气体之觉。白眼,皆为象形。近市利三倍者,居震离之间。《巽卦》正处于后天八卦图离震之中,故为近利市三倍。其极为躁动之卦,巽全变为震。

【原文】

坎为水,为沟渎,为隐伏,为矫,为弓轮。其于人也,为加忧,为心病,为耳痛,为血卦,为赤。其于马也,为美脊,为亟心,为下首,为薄蹄,为曳①。其于舆也,为多眚,为通,为月,为盗。其于木也,为坚多心。

【注释】

①曳:拖曳。

直译

坎为水,为沟渠,为隐伏,为矫揉,为矢弓车轮。就人而言,为忧虑加重,为心痛,为耳痛,为血,为红。就马而言,为脊背美丽,为敏捷,为低头,为蹄子薄,为拖曳。就车而言,为多灾难,为通达,为月,为盗寇。就木而言,为坚硬而多木心。

【评析】

坎为水,水代表《坎卦》的总称。沟渎者,地下之污水,下陷而流。隐伏者,两阴掩一阳而不见。矫者,直而使曲为矫,曲而使直曰,有意强使而后成。弓轮者,亦曲之谋为。加忧者,二阴侵阳也。心病者,中心阴逼也。耳痛者,坎象耳也。血卦者,血为液类坎水也。赤者血之色,象坎水之血色也。马之美脊,象坎一阳之象。亟心者,亦似坎象之轴心。下首者,坎水主下降也。柔在下为薄蹄,坎水下流象曳也。舆也,为多眚,坎为舆则多灾也。坎中爻通贯为通。坎阴中阳象夜中月光也。为盗者,暗中活动也。木坚多心者,象坎中阴阳之爻也。共计二十象,全部是对坎象的引申与发挥。

【原文】

离为火,为日,为电,为中女,为甲胄,为戈兵。其于人也,为大腹,为乾卦。为鳖,为蟹,为蠃,为蚌,为龟。其于木也,为科上槁①。

【注释】

①槁:枯槁。

直译

离为火,为日,为电,为中女,为甲盔,为兵器。就人而言,为大腹,为乾卦。为鳖,为蟹,为螺,为蚌,为龟。就木而言,为木中已空而枯槁。

【评析】

离为火,外实中虚。象太阳,为电。离再索为女,故谓之中女。离外坚刚,象甲胄。两个强者挟逼一个弱者,象戈兵。中间空虚,象大腹。离为火,故为《乾卦》。外阳爻为刚,象外壳坚硬之鳖、蟹、蠃、蚌、龟等水中之物。科上槁即树上干枯了的枯木,民间称之为干柴。

【原文】

艮为山,为径路,为小石,为门阙,为果[图片],为阍寺,为指,为狗,为鼠,为黔喙①之属。其于木也,为坚多节。

【注释】

①喙(huì):嘴,特指鸟兽的嘴。

直译

艮为山,为山间小路,为小石,为门楼,为瓜果,为阍人寺人,为手指,为狗,为鼠,为黑色食肉兽。就木而言,为坚硬而多枝节。

【评析】

艮为山,地上突出者象山。与大涂相反,故为径路。艮为小石,艮三索乾刚而为,艮象为门阙,象阍寺。艮一阳在地上,象果[图片]。艮象举手指物,故为指。狗守门,阻止来人,功能在鼻,皆艮象也。艮为山,象鼠齿尖坏物,与黔啄尖嘴之类。于木则艮象坚多节。

【原文】

兑为泽,为少女,为巫,为口舌,为毁折,为附决。其于地也,为刚卤①。为妾,为羊。

【注释】

①刚卤:坚硬而含碱。

直译

兑为泽,为少女,为巫师,为口舌,为毁折,为附决。就地而言,为坚硬而含碱。为小妾,为羊。

【评析】

兑为泽,泽为《兑卦》的代称。泽为水停聚之处,如湖泽。兑三索而得女,故称为少女。巫通幽冥,其业在口,是非相争也在口,故为口舌。兑为正秋,秋金杀伐之气为毁折,秋实成熟,瓜熟蒂落,故为附决。刚卤之地,草木不生。对此,《说文解字》中强调:“卤,西方咸地。”兑为少女,妾为小老婆。羊善鸣而有角,象《兑卦》。


3.3、序卦

【题解】

《序卦》是《易传》中说明“六十四卦”排列次序的篇名,属于《十翼》之一。《序卦》明确提出:“有天地,然后万物生焉。盈天地之间者,唯万物。”此外,又强调提出:“物不可穷也,故受之以未济终焉。”“未济”是“六十四卦”的最后一卦,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无穷无尽的。《序卦》还提出了“物不可以终通,故受之以否”、“损而不已必益,故受之以益”等理念,阐释了事物向反面转化的深刻道理。

【原文】

有天地,然后万物生①焉。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,故受②之以《屯》。屯者,盈也;屯者,物之始生也。物生必蒙,故受之以《蒙》。蒙者,蒙也,物之稚③也。物稚不可不养也,故受之以《需》。需者,饮食之道也。饮食必有讼④,故受之以《讼》。讼必有众起,故受之以《师》。师者,众也。众必有所比⑤,故受之以《比》。比者,比也。比必有所畜,故受之以《小畜》。物畜然后有礼⑥,故受之以《履》。履者,礼也。履而泰,然后安,故受之以《泰》。泰⑦者,通也。物不可以终通,故受之以《否》。物不可以终否,故受之以《同人》。与人同者,物必归⑧焉,故受之以《大有》。有大者,不可以盈⑨,故受之以《谦》。有大而能谦必豫,故受之以《豫》。豫必有随,故受之以《随》。以喜随人者必有事,故受之以《蛊》。蛊⑩者,事也。有事而后可大,故受之以《临》。临者,大[11]也。物大然后可观,故受之以《观》。可观而后有所合,故受之以《噬嗑》。嗑[12]者,合也。物不可以苟合而已,故受之以《贲》。贲者,饰[13]也。致饰然后亨则尽矣,故受之以《剥》。剥者,剥也。物不可以终尽,剥穷上反下,故受之以《复》。复则不妄[14]矣,故受之以《无妄》。有无妄,然后可畜,故受之以《大畜》。物畜然后可养,故受之以《颐》。颐者,养也。不养则不可动,故受之以《大过》。物不可以终过,故受之以《坎》。坎者,陷也。陷必有所丽,故受之以《离》。离者,丽也。

【注释】

①生:产生。②受:继,承继。③稚:幼稚。④讼:争讼。⑤比:亲附。⑥礼:礼仪。⑦泰:亨通。⑧归:归顺。⑨盈:满盈。⑩蛊:事端。[11]大:盛大。[12]嗑,相合。[13]饰:文饰。[14]妄:妄行。

直译

有了天地,然后万物产生了。充满天地之间的只有万物,故《乾卦》、《坤卦》后继之以《屯卦》。屯,盈满;屯,万物开始生长。万物生长必然蒙昧幼小,所以,继之以《蒙卦》。蒙,蒙昧,是指万物幼稚。万物幼稚不可不养育,所以,继之以《需卦》。需,饮食之道。饮食必会发生争讼,所以继之以《讼卦》。争讼必会将众人激起,所以继之以《师卦》。师,聚众。众必有所亲附,所以继之以《比卦》。比,亲附。亲附必会有蓄养,所以继之以《小畜卦》。物既积蓄,众人温饱,然后礼仪产生,所以继之以《履卦》。履礼而泰和,然后民安,所以,继之以《泰卦》。万物不会永远亨通,所以继之以《否卦》。万物不会永远闭塞,所以继之以《同人卦》。与人同志,万物归顺,所以继之以《大有卦》。拥有多而不可满盈,所以接着是《谦卦》。有伟大的成就而又能谦虚的人必定能够和乐,所以接着是《豫卦》。安逸豫乐的人必定有事随着而来,所以接着是《随卦》。以喜悦追随人的人必定会有事,所以接着是《蛊卦》。蛊的意思是事情多。事端经治后,功业可以盛大,所以,继之以《临卦》。临,盛大,物盛大然后才能仰观,所以,继之以《观卦》。可仰观必有所合,所以继之以《噬嗑卦》。万物不可以只合而已,所以继之以《贲卦》。致力于文饰然后亨通则会穷尽,所以继之以《剥卦》。剥,剥落。万物不会永远极尽剥落,上穷尽必复返于下,所以继之以《复卦》。回复了以后就不会虚妄了,所以接着是《无妄卦》。有了不虚妄的精神,然后可以存蓄很多,所以接着是《大畜卦》。万物有了积蓄,然后可以养育,所以,继之以《颐卦》。不养育则不可有所作为,所以继之以《大过卦》。万物不会永久过极,所以继之以《坎卦》。坎,陷险。陷险必定要有所依附,所以继之以《离卦》。

【评析】

开篇以天地索引,道出万物始生,以乾坤(天地)二者衍生众卦。其抽出“六十四卦”中的《屯卦》,意在说明万物荟萃之象。继而以《屯卦》反向之《蒙卦》,续说物初始生的性态。这样一来,宇宙天体的朴素唯物观理念就彰显了。

【原文】

有天地,然后有万物;有万物,然后有男女;有男女,然后有夫妇;有夫妇,然后有父子;有父子,然后有君臣;有君臣,然后有上下;有上下,然后礼义有所错①。夫妇之道②,不可以不久也,故受之以《恒》。恒者,久也。物不可久居其所,故受之以《遁》。遁者,退也。物不可以终③遁,故受之以《大壮》。物不可以终壮④,故受之以《晋》。晋者,进也。进必有所伤,故受之以《明夷》。夷者,伤也。伤于外者,必反⑤于家,故受之以《家人》。家道穷必乖,故受之以《睽》。睽者,乖也。乖必有难⑥,故受之以《蹇》。蹇者,难也。物不可以终难,故受之以《解》。解者,缓也。缓⑦必有所失,故受之以《损》。损而不已必益,故受之以《益》。益而不已必决,故受之以《》。者,决也。决必有所遇⑧,故受之以《》。者,遇也。物相遇而后聚⑨,故受之以《萃》。萃者,聚也。聚而上者谓之升,故受之以《升》。升而不已必困⑩,故受之以《困》。困乎上者必反下,故受之以《井》。井道不可不革,故受之以《革》。革物者莫若鼎,故受之以《鼎》。主器者莫若[11]长子,故受之以《震》。震者,动也。物不可以终动,止之,故受之以《艮》。艮者,止也。物不可以终止,故受之以《渐》。渐者,进也。进必有所归[12],故受之以《归妹》。得其所归者必大,故受之以《丰》。丰者,大也。穷大者必失其居,故受之以《旅》。旅而无所容[13],故受之以《巽》。巽者,入也。入而后说之,故受之以《兑》。兑者,说也。说而后散[14]之,故受之以《涣》。涣者,离也。物不可以终离,故受之以《节》。节而信[15]之,故受之以“中孚”。有其信者必行之,故受之以《小过》。有过物者必济,故受之以《既济》。物不可穷也,故受之以《未济》,终焉。

【注释】

①有所错:有所区分。错:错落,差别。

②夫妇之道:夫妇阴阳交感。

③终:终久。

④终壮:长久隐退。

⑤反:返回。

⑥难:险难。

⑦缓:缓慢。

⑧遇:交遇。

⑨聚:聚会。

⑩困:陷入困境。

[11] 莫若:莫过于。

[12] [12]归:归宿。

[13] [13]容:容身。

[14] [14]散:涣散。

[15] [15]信:诚信。

直译

天地生成,万物衍生。万物之灵,脱颖而出。物呈阴阳,人分男女。人类繁衍,在于夫妇。于是,父父子子,君君臣臣,长幼辈分、上下序位就确立了。位序既成,天道、物道、人道,以礼义有所区别。夫妇阴阳交感,人类得以繁衍。其道不可不久,它将与天地同在。《恒卦》阐述的正是这个道理。所谓“恒”,即是指天长地久。万物不可以长久居于一个地方,所以继之以《遁卦》。“遁”是隐退的意思。万物不可以终久地退藏,所以接着是《大壮卦》。万物不可以长久盛壮,所以继之以《晋卦》。晋,上进。上进必遭伤害,所以继之以《明夷卦》。夷即伤。在外遭受伤害,必返回家内,所以,继之以《家人卦》。家道穷困必定会发生乖异,所以继之以《睽卦》。睽,乖异。乖异必定带来险难,所以继之以《蹇卦》。蹇,险难。万物不可以始终有险难,所以继之以《解卦》。解,缓解。解难脱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,其中必有所失,《损卦》详解的正是这个道理。损者去,益者来。因祸得福的道理,正是《损卦》与《益卦》阐述的精髓。不断增益充盈必会决去,所以继之以《[图片]卦》。[图片],溃决。溃决必定遇到补救,所以继之以《[图片]卦》。[图片],交遇。万物相遇之后而相聚会,所以继之以《萃卦》。萃,聚会。聚会之后共同上进叫作升,所以继之以《升卦》。进升不停,必定陷入困境,所以,继之以《困卦》。穷困于上,必定会返于下,所以,继之以《井卦》。井水之道不可不变革,所以继之以《革卦》。变革诸物莫过于鼎器,所以继之以《鼎卦》。主管鼎器的人莫过于长子,所以继之以《震卦》。震,动。事物不可能永久运动,使它暂时停止,所以继之以《艮卦》。艮,止。事物不可能永久停止,所以继之以《渐卦》。渐,渐进。渐进要有所归宿,所以继之以《归妹卦》。能得到归宿的必定盛大,所以继之以《丰卦》。丰,盛大。盛大穷极必定会失其居所,所以继之以《旅卦》。旅行而无处容身,所以继之以《巽卦》。巽,入。入而后安定欢悦,因而以《兑卦》来接续。兑就是喜悦。喜悦之后就会涣散,所以继之以《涣卦》。涣,离散。万物不可以长久离散,所以继之以《节卦》。能节制而又有诚信,所以继之以《中孚卦》。有诚信必然行动,所以继之以《小过卦》。有超越事物能力者必能成功,所以继之以《既济卦》。事物永远不穷尽,所以继之以《未济卦》。“六十四卦”在《未济卦》中结束。

【评析】

下经以《咸卦》开释,咸者,感也。天地万物,均在阴阳二气的交感中繁衍生息。宇宙世界之所以能有序运行,就在于各遵位序。天人共性,男女、夫妇、父子、君臣,各种礼义演绎着万千人事。这其中彰显定数,但也论及变数的成因。


3.4、杂卦

【题解】

《杂卦》虽不依“六十四卦”之顺序,但两两为对解卦。前五十六卦皆然,独后八卦错乱。汉儒虞翻、晋儒干宝皆认为,此为《杂卦》作者匠心独运、巧妙安排。因此,虞翻以互体释之,“喻武王伐纣”。干宝以变通释之,“以示来圣后王,明道非常道、事非常事也”。然而,汉郑玄首先提出怀疑:“自此以下,卦意不协,以错乱失正。”但他“弗敢改耳”。宋人苏轼、朱震、蔡渊等人加以改定,元吴澄、明何楷等从之。改定后的次序有两种:(一)颐,养正也;大过,颠也。[图片],遇也,柔遇刚也;[图片],决也,刚决柔也。君子道长,小人道忧也。渐,女归待男行也;归妹,女之终也。既济,定也;未济,男之穷也。此以苏轼为代表。(二)大过,颠也;颐,养正也。既济,定也;未济,男之穷也。归妹,女之终也;渐,女归待男行也。[图片],遇也,柔遇刚也;[图片],决也,刚决柔也,君子道长,小人道忧也。此以蔡渊为代表。

【原文】

《乾》刚《坤》柔,《比》乐《师》忧。《临》《观》之义,或与或求。《屯》见①而不失其居,《蒙》杂而著。《震》,起也。《艮》,止也。《损》《益》,盛衰之始也。《大畜》,时也。《无妄》,灾也。《萃》聚而《升》不来也,《谦》轻而《豫》怠也。《噬嗑》,食也。《贲》,无色也。《兑》见而《巽》伏也。《随》,无故也。《蛊》,则饬②也。《剥》,烂也。《复》,反也。《晋》,昼也。《明夷》,诛也。《井》通而《困》相遇也。《咸》,速③也。《恒》,久也。《涣》,离也。《节》,止也。《解》,缓也。《蹇》,难也。《睽》,外也。《家人》,内也。《否》《泰》,反其类也。《大壮》则止,《遁》则退也。《大有》,众也。《同人》,亲也。《革》,去故也。《鼎》,取新也。《小过》,过也。《中孚》,信④也。《丰》,多故也。亲寡,《旅》也。《离》上而《坎》下也。《小畜》,寡也。《履》,不处⑤也。《需》,不进也。《讼》,不亲也。《大过》,颠也。《[图片]》,遇也,柔遇刚也。《渐》,女归待男行也。《颐》,养正也。《既济》,定⑥也。《归妹》,女之终也。《未济》,男之穷也。《》,决也,刚决柔也。君子道长,小人道忧也。

 

【注释】

①见:显现。

②饬(chì):整治。

③速:感应神速。

④信:诚信。

⑤处:停止。

⑥定:成功。

直译

《乾》刚健,《坤》柔顺;《比》欢乐,《师》忧愁。《临》《观》的义旨,或是施予,或是索求。《屯》初生显现而不失其所居,《蒙》错杂而昭著。《震》,为起。《艮》,为止。《损》《益》是盛旺衰微的开始。《大畜》,待时。《无妄》,有灾。《萃》聚集而《升》不返回,《谦》轻己尊人而《豫》安乐亲逸。《噬嗑》,为食用。《贲》,为无色。《兑》喜悦外现,《巽》进入而隐伏。《随》,无事休息。《蛊》,有事则整治。《剥》,为剥烂。《复》,为返回。《晋》,白昼。《明夷》,受伤。《井》水通达而困则阻塞。《咸》,指感应神速。《恒》,乃恒守长久。《涣》,为离散。《节》,为节止。《解》,为缓解。《蹇》,为险难。《睽》,乖异而在外。《家人》,和睦而在内。《否》与《泰》,是两个相反的事类。《大壮》是壮而停止,《遁》则因时而隐退。《大有》,众多。《同人》,亲辅。《革》,去除故旧。《鼎》,取其新义。《小过》,为过往。《中孚》,为诚信。《丰》,多事。《旅》,少亲。《离》火炎上,《坎》水流下。《小畜》,积蓄的少。《履》,不停止。《需》,待时而不进。《讼》,违背而不亲。《大过》,为颠覆。《[图片]》,为交遇,阴柔与阳刚相交遇。《渐》,女子出嫁等待男人来迎亲。《颐》,养正。《既济》,乃成功。《归妹》,女子最终的归宿。《未济》,指男子穷困。《[图片]》,为决定,阳刚决定阴柔。此象君子之道盛长,而小人之道困忧。

【评析】

严格说,乾以六龙为君,坤以黄裳为后,凡天地、阴阳、刚柔等义都是后起的。这也是整个《周易》所贯彻的总结性的纲领。

 


3.5、六十四卦歌诀

前人为了方便学习《周易》,特别给六十四卦编了一个歌诀。依据组成每一别卦的上下两个经卦的基本卦象设定,其具体表述方法是先说一别卦的上经卦的基本卦象,继说该别卦的下经卦的基本卦象,再道出该别卦的56个卦名。比如,大壮卦在歌诀中就被表述为“雷天大壮”。大壮卦的上经是震,基本卦象为雷;下经是乾,基本卦象是天,因此称之为“雷天大壮”。其他卦述,以此类推。

歌诀如下:

乾为天:天风,天山遁,天地否,风地观,山地剥,火地晋,火天大有。震为雷:雷地予,雷水解,雷风恒,地风升,水风井,泽风大过,泽雷随。坎为水:水泽节,水雷屯,水火既济,泽火革,雷火丰,地火明夷,地水师。艮为山:山火贲,山天大畜,山泽损,火泽睽,天泽履,风泽中孚,风山渐。坤为地:地雷复,地泽临,地天泰,雷天大壮,泽天[图片],水天需,水地比。巽为风:风天小畜,风火家人,风雷益,天雷无妄,火雷噬嗑,山雷颐,山风蛊。离为火:火山旅,火风鼎,火水未济,山水蒙,风水涣,天水讼,天火同人。兑为泽:泽水困,泽地萃,泽山咸,水山蹇,地山谦,雷山小过,雷泽归妹。

 

 



3.6君子是上天的宠儿

3.6.1、原文

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,而明吉凶。刚柔相推而生变化。是故,吉凶者,失得之象也。悔吝者,忧虞之象也(1)。变化者,进退之象也。刚柔者,昼夜之象也。六交之动,三极之道也(2)。是故,君子所居而安者,《易》之序也;所乐而玩者,爻之辞也(3)。是故,君子居则观其象,而玩其辞;动则观其变,而玩其占(4)。是以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。

3.6.2、注释

1)忧虞:忧虑,忧惧。

2)三极:指天、地、人三个方面。

3)安;用作“按”,意思是依据。玩:体察,揣摩。

4)占:占辞,贞事辞。

3.6.3、直译

圣人创立卦画,观察物象,加上解释的词语,来判定事物的 吉凶。刚交与柔交互相推演而产生变化。因此,吉凶是成败的象征,悔吝是忧惧的象征,变化是进退的象征,刚柔是日夜的象征。六支的变化,对应着天、地、人变化的规律。所以,君子平时处世所依据的,是《易》的卦文次序;所喜爱揣摩的,是卦中的交辞。因此,君子平时无事就观察卦象,揣摩交辞,行动时就观察卦交的变化,揣摩占辞。所以,君子得到上天助枯,吉祥而没有不利。圣人创立卦画,观察物象,加上解释的词语,来判定事物的 吉凶。刚交与柔交互相推演而产生变化。因此,吉凶是成败的象征,悔吝是忧惧的象征,变化是进退的象征,刚柔是日夜的象征。六支的变化,对应着天、地、人变化的规律。所以,君子平时处世所依据的,是《易》的卦文次序;所喜爱揣摩的,是卦中的交辞。因此,君子平时无事就观察卦象,揣摩交辞,行动时就观察卦交的变化,揣摩占辞。所以,君子得到上天助枯,吉祥而没有不利。

3.6.4、读

看来,《易》似乎是圣明的智者专为大人君子而作,小人无缘受其恩惠;老天爷也仿佛有偏心眼儿,专门庇护大人君子,指引着他们的言行举动,小人则成了无人看顾的流浪儿。真的是“吉人自有天象”啊。

君子是上天的宠儿,因为他们有权力、金钱、财产、名声、门第、学识、教养,用今天时髦的话讲,是“精英”。小人是上天的弃儿,因为他们除了自己,什么都没有,无法与君子在同条地平线上竞争,所以孔老夫子说,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。”

《易》确实看重君子,大概作《易》的人本身就是君子。君子替君子说话,自然在情理之中,无可非议。倘若也能为小人说上几句,稍微看顾下小人,这世界也许会变得更好,不会有那么多兵匪盗贼犯罪分子。这样,恐怕更能体现“天道”。


3.7《周易》能告诉我们什么

3.7.1、原文

陰陽之谓道。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仁者见之谓之仁,知者见之谓之知。百姓日用而不知,故君子之道鲜矣(1)。显诸仁,藏诸用,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,盛德大业至矣哉!富有之谓大业。日新之谓盛德。生生之谓易(2)。成象之谓乾。效法之谓坤。极数知来之谓占(3)。通变之谓事。陰陽不测之谓神。

3.7.2、注释

1)鲜:少,这里指很少有人了解。

2)日新:不断更新。生生:变化不止。

3)极数:穷尽卦、交的变化。

3.7.3、直译

陰陽的交替变化就叫做道。相继不断就是善,成就万物的是性。仁者从自己的角度看,把它叫做仁;智者从自己的角度看,把 它叫做智。平民百姓每天接触陰陽之道而不懂得,因此君子之道就很少有人知道了。它表现出来就是仁,隐藏起来就是用,鼓动万物,不与圣人共同劳神忧虑,它的崇高品德和伟大业绩达到了顶点。拥有万物就叫伟大业绩。不断更新就叫崇高品德。变化不止就叫易。生成物象就叫乾。仿效乾而完成物象就叫坤。穷尽卦支而预知未来就叫占问。承接更新就叫事。陰陽交替不可把握就叫神奇。

3.7.4、读解

《系辞》的作者在这节里阐发自己对“道”的看法,认为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源在于“道”,即陰与陽的交替变化。道的变化是 无穷无尽的,道也无所不在,却难以把握,只有圣人君子才能完全领悟。

这些抽象的议论都在表达种宇宙观,种哲学思想,难怪晋通百姓不大搞得清楚。不过,如果不要说得那么高深,”百姓还是可以懂的。比如生命,来自于雌、雄的结合。比如花朵,生于陽光和土壤。比如时光,由白天和黑夜构成。这就是陰陽交替结合产生万物。

陰陽观具有中国特色,深入咱们心里,我们自古以来就用它看待和解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。


3.8、孔老先生对《周易》的个案分析

3.8.1、原文

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,而拟诸其形容,象其物宜(1),是故谓之象。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,而观其会通,以行其典礼,系辞焉,以断其吉凶,是故谓之交。言天下之至喷,而不可恶也(2);言天下之至动,而不可乱也。拟之而后言,议之而后动,拟议以成其变化。

“鸣鹤在陰,其子和之。我有好爵,吾与尔靡之。”子曰:“君子居其室,出其言,善则千里之外应之,况其逐者乎(3)?居其室,出其言,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,况其选者乎?言出乎身,加乎民;行发乎还,见乎远。言行,君子之枢机(4);枢机之发,荣辱之主也。言行,君子所以动天地也,可不慎乎?”

“同人先号眺而后笑。”子曰:“君子之道,或出或处,或默或语。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(5)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(6)”。

“初六:藉用白茅,无咎。”子曰:“苟错诸地而可矣(7),藉之用茅,何咎之有?慎之至也。夫茅之为物薄,而用可重也。慎斯术也以往(7),其无所失矣。”

“劳谦,君子有终。吉。”子曰:“劳而不伐,有功而不德,厚之至也(8),语以其功下人者也。德言盛,礼言恭。谦也者,致恭以存其位者也。”

“亢龙,有悔。”子曰。“贵而无位,高而无民,贤人在下位而无辅四,是以动而有悔也。”

“不出户庭,无咎。”子曰:“乱之所生也,则言语以为阶(11)。君不密(12),则失臣;臣不密,则失身;凡事不密,则害成(13);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。”

子曰:“作《易》者其知盗(14)乎四?《易》曰:‘负且乘,致寇至。’负也者,小人之事也;乘(15)也者,君子之器也分小人而乘君子之器,盗思夺之矣。上慢下暴,盗思伐之矣(16)。慢藏诲盗,冶容诲婬(17)。

《易》曰:‘负且乘,致寇至。’盗之招也(18)。”

3.8.2、注释

1)赜(Ze):繁杂。拟:模拟。物直:事物的特点,特征。 (2)恶:意思是胡言乱语。

3)迩(er):近。

4)枢机:控制弯弓发射的装置,比喻关键所在。

5)利:锋利。金:金属。

6)臭(Xiu):气味。

7)错:用作“措”,意思是放置。

8)斯:此,这种。术;方法。

9)伐:夸耀。德:这里的意思是自满。厚;敦厚。

10)辅:辅佐。

11)阶:台阶,阶梯。

12)密:慎密。

13)几:用作“机”,意思是重大。几事:重大的事。

14)盗:盗贼,强盗。

15)乘:这里指车。

16)器:用具。够慢;怠慢,轻慢。

17)诲:教,劝。冶容;妖艳的容貌。

18)盗之招:意思是招盗,招惹盗贼。

3.8.3、直译

圣人用卦画来显示天下万物的繁杂现象,模拟万物的形态姿容,反映它们的特征,因此称为卦象。圣人用卦象来显示天下万物的运动变化,观察运动变化中的普遍联系,以推行立身处世的准则和规范,加上文辞,用以判断吉凶,因此称为支。言说天下万物最繁杂的现象,不能妄自开口;言说天下万物最复杂的运动,不能胡言乱语。拟出卦象,然后言说,琢磨探求,然后行动,经过比拟和讨论,来把握事物的变化。

“鹤在树荫中鸣叫,幼鹤应声附和。我有美酒,与你同享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君子住在家中发表言论,如果说得好,那么千里之外的人也会响应,何况近处的人呢?坐在家中发表言论,如果说得不好,那么千里之外的人也会背离,何况近处的人呢?言论出于自己,影响到民众;行为产生在近前,远处也有反应。言论和行动,就像君子的枢机,枢机发动,就决定着君子的荣辱。言论和行动,是君子用来影响天地万物的手段,难道能不慎重吗?”

“聚在起的人先呼叫逃跑,然后胜利欢笑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君子为人处世的准则,要么入世要么出世,要么沉默要么发言。两个人心齐志,就像利刃可斩断金属;心齐志的言论,它的气味就像兰花样芳香。”

“初六:用白茅铺垫以示恭敬,没有灾祸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假如放在地面上就可以了,用白茅去铺垫,又有什么过失呢?这表示慎 重到了极点。白茅是很普通的物品,却可以用于重要场合。按照这种慎重的态度来行事,就不会有什么过失。”

“君子勤劳刻苦,谨慎谦虚,会有好的结果。吉利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勤劳刻苦而不自夸,有功绩而不自满,这是敦厚到极点的表现,是说有功却甘居别人之下。德行说的是弘大,礼节说的是谦恭。谦虚则是致力于恭敬而保全自身的地位。”

“天上出现直龙,凶险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尊贵而没有地位,高高在上而失去民众,贤人处在低下的地位而无人辅佐,所以动辄就危险。”

“在家室内不出门,没有灾祸。”孔老先生说:“变乱的产生,是以语言为阶梯的。君子言语不慎密,就会失去臣下;臣下言语不慎密,就会丧失性命;重大的事不慎密,就会造成危害;因此君子由于慎密而不出家门。”

孔老先生说:“《易》的作者了解盗贼吗?《易》说:”带着许多货物,背负马拉,惹人注目,结果强盗来了。‘负重是小人干的活儿,车马是君子乘坐的用具。身为小人却乘坐君子的车马,盗贼就想着去抢劫。地位在上的人怠慢,地位在下的人就横暴,盗贼就想来劫夺。懒于收藏财物是教人偷盗,妖艳的容颜是教人婬乱。

《易》说:“带着许多货物,背负马拉,惹人注目,结果强盗来了。‘ 这是招引盗贼。”

3.8.4、读解

在这节里,我们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,对《周易》作了个案分析,并且力。以发挥,说自己的看法。将它们选出来,为的是让大家看看孔圣人如何评点《周易》。

“鹤鸣在陰”几句出自专讲礼仪的“中半卦”,本以诗歌形式表现男女相悦唱和,孔夫子却发挥出了君子大人对自己的言行要慎重的宏论。出自“同人卦”的“同人先号眺而后笑”,本讲打仗时先被围后获胜的情景,孔夫子看出了两个人要同条心,个鼻孔出气。出自“大过卦”的“藉用白茅”说的是恭谨从事,孔夫子就此认为慎重无过。“谦卦”的“劳谦,君子有终”倒是讲君子大人要谦虚谨慎,勤劳刻苦,孔夫子认为这是敦厚的表现。“就分’的“亢龙,有悔”是占天上的星象,孔夫子却扯到了君子大人脱离民众而孤立。“节卦”的“不出户庭”说的是在家中随便点,不守礼节,无伤大雅。孔老夫子则发表了“祸从口出”的妙论。“解卦”的“负且乘,致寇至”说的是商人满载而归途中遇到强盗,孔夫子却说是小人越轨招引盗贼。

看来,这位圣人君子之中的领袖人物所戴的有色眼镜的颜色过于深了,以至于处处不忘为君子大人的崇尚品德美言几句,不 忘贬责小人来烘托君子的高尚伟大。

读前人的作品,有不同的看法,本属正常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嘛,谁能摆脱“有色眼镜”的限制?圣人都不行,你我凡人也样。但是,读别人的东西,读出了其中没有的东西,应当算是自己的创作了。既然是创作,干脆写自己的,又何必去寻微言大义而大大发挥?

《周易》出来以后,历代有众多的人去阐释,其中又有众多的人在阐释时附会上些本不属于《周易》的内容。这风气,多半与孔老夫子的榜样有关。或后来,《周易》像滚雪球样越滚越大,原来的面目被层层掩盖,难以看清了。


3.9言与意的矛盾

3.9.1、原文

子曰: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”然则圣人之意,其不可见乎?子日:“圣人立象以尽意,设卦以尽情伪(1),系辞焉以尽其言,变而通之以尽利,鼓之舞之以尽神”。乾坤,其《易》之蕴邪(2)?乾坤成列,而《易》立乎其中矣。乾坤毁,则无以见《易》。《易》不可见,则乾坤或几乎息矣。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(3),化而裁之谓之变,推而行之谓之通,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。是故夫象,圣人有以见天下之陵,而拟诸其形容,象其物宜,是故谓之象。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,而观其会通,以行其典礼,系辞焉,以断其吉凶,是故谓之父。极天下之喷者存乎卦,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。化而裁之存乎变,推而行之存乎通,神而明之存乎其人,默而成之,不言而信,存乎德行。

3.9.2、注释

1)情伪:真情假象。

2)蕴:内涵。

3)形而上者:思想、观念等没有确定物象的意识形态。道:理论,原则。形而下者:可见可触的具体物质。器:具有实用性的物质。

3.9.3、直译

孔老先生说:“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语言,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意义。”那么圣人的意图就不能表现出来了吗?孔老先生说:“圣人创立卦象是为了充分表达意念,设置六十四卦是为了充分表达真伪,加上文辞是为了充分表达要说的话,使卦史变化相通是为了充分显示有利之处,激励人们是为了充分显示它的神奇。”“乾卦”和“坤卦”集中体现了《易》的内涵吗?乾坤确定了秩序,《易》的原则就以它为基础。乾坤毁灭了,那么就无法体现《易》的原理。

《易》的原理体现不出来,那么乾坤差不多就要停止运动了。因此,形而上者叫做道,形而下者叫做器,将它们结合调节叫做变,推演运用叫做通,在民众中实施运用叫做事业。所以,卦象是圣人用来显示天下万物繁杂的现象,模拟它们的外形面貌,反映事物的特性,因而叫做卦象。圣人用来显示天下万物的运动变化,观察它们的普遍联系,以推行立身处世的准则和规范,加上文辞,用以判断吉凶,因此称为艾。极尽天下万物最繁杂的现象,这是卦象的演化,激励天下万物运动的,是卦交辞的启示。互相联系并适度调节,是变化的结果。推动万物运行,是变通的结果。对它们心领神会的是人,默默成就它们,无言中确立信赖,是德行显现的结果。

3.9.4、读解

人世间最大的难题之,就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宇宙万物千变万化的形貌及其内在联系,用什么方式来传达人们内心对大千世界的深奥复杂微妙的感受。

《系辞》的作者认为,只有超凡入圣的人才能成功地解决这难题,而《周易》则是成动解决这难题的代表作、典范,所以被看成是“经典”。具体地说,《周易》用六十四个卦象和卦辞、爻辞,揭示了天地万物的形貌、特点、联系、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,表现了圣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和把握,以及圣人的伟大品德。

姑且不说作者再表现出的对“圣人的厚爱,这里提到的“言”与“意”的矛盾,恐怕才是真正要关注的焦点。言语、话语、表达手段和方式总是有限的,外部大千世界和深幽的内心世界却是无限的。如何用有限来表现无限,既是哲学问题,又是艺术问题,同时也是人生问题。老百姓关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,只有圣人君子(精英)才会去思考远离切身利益、又关系到切身利益的这类问题。他们的思考是有价值和意义的。


QQ在线客服浮动代码
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