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联系我们

风水知识
当前位置 :首页→→风水知识
问道:老子·为天下行
查看:1503  发稿日期:2021/1/5 20:16:24

问道:老子·为天下行

我们这一节谈老子,就要谈他的三宝里面的第三个宝贝,它称作不敢为天下先,这个词就是说我不敢在天下人之前,作为一个领导,你这样子才能够成的真正的领袖。说到这个敢跟不敢,我们以前谈过,它牵涉争跟不争,当然老子说到不争,我们很熟悉了,因为不争,所以天下没有人可以与他争。那么既然谈到人的世界,我们讲慈是一种普遍的态度,俭是特别对待万物的态度,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人的社会了。那在人的社会里面互相竞争,这也是一个文明进展的常态现象。那你所谓的不敢为天下先呢?我们就先分析一下。老子里面对于战争相关的部分,大概是以下的这七篇,各位把这篇名记下来,将来你想说,我要研究老子对战争的看法,那这几篇是主要的。像三十,三十一,四十六,五十七,还有六十七,六十八,六十九,大概就这几篇,直接讨论到战争。三十,三一,四六,五七,六七,六八,六九,我们就拿六八,六九来看。因为第六十八章跟第六十九章,连续两章谈到跟战争有关的,非常清楚。譬如我们看到第六十八章,它说善于担任将帅的人不崇尚武力。这好象很奇怪,你既然担任将帅,你不崇尚武力,你干嘛走这一行呢?但是你真的担任将帅的话,崇尚战争的话,它马上就发生战争了。那你如果说战争多了的话,你的士兵打仗死伤越来越多,那担任将帅不是一个好办法。第二句话,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。作战的时候最怕被激怒,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,在城前叫战,里面的就守住城门,决不出去,不去应战,你怎么骂我都装作没听到,如果你被激怒的话,情绪就影响你的表现。所以现在很多人情绪智商,从这里面可以看到,老子他能够很稳定,不动情绪。再继续看,善于克敌制胜的人,不直接交战。这是《孙子兵法》,从里面也学到了,他不跟你直接交战,因为直接交战的话,即使胜了也是损伤很大。再看,善于用人的人,对人态度谦下。你要用人,让别人替你服务,态度就要谦下,你态度骄傲的话,真正的人才就不来了,那你态度谦下的话,人才被你所用。其实你看到刘备,三请诸葛亮,态度多么样的谦虚啊,关羽跟张飞都受不了,刘备还是一样。但是,诸葛亮一旦出山,以后就只有怎么样?一路下去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所以你刘备前面就是能够谦恭下士,我态度很谦虚,反正我就三次,事不过三,对不对?三次态度那么谦虚,你不找我代表无缘。很多念书人就是面子比较薄,看到别人客气,心里想说,哎呀!真的是看得起我的长才吗?那我就发挥了,叫做遇到知己了,遇到明主,就是有智慧的主人了,然后就拼命了。既然这样的话,那你如果要用别人,为什么不用谦下的态度呢?所以这几句话,是老子的一种综合的看法,代表你经常要逆向去思考。譬如我们再简单回想一遍,善于担任将帅的人,不崇尚武力,那我做什么呢?我其实可以培养士气,我可以让军士们能够具有比较深刻的人文素养。像两军作战的时候,有时候我们说哀兵必胜,那个哀不是悲哀的哀,那个哀代表什么?心中怀有仁爱的,慈爱的,因为慈才能勇敢,所以你设法培养这样一种情绪的话,或者情操的话,那个军队,显然是士气不一样。我们一般叫做正义之师,因为他不去进攻,他去防守,他如果进攻的话,理由非常正当。那么你看,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,你怎么样用言词激我,我都知道是一种手段的策略。那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直接交战,我设法未战先胜。

庄子里面有一段故事很有趣,叫做《说剑》。因为赵国的国君,赵文王喜欢斗剑,所以他的王宫里面,经常养着上千个剑士。这些剑士,每个月都要去比剑作战,看谁能够打赢,让赵文王给他赏赐,每年都要死好百人。这样子几年下来,国家就慢慢衰弱了,因为你花很我钱,让这些武士在那边自己杀来杀去,有什么意思呢?结果赵文王的公子,听说庄子口才很好,就请庄子来。你有时候会觉得很好笑,庄子怎么会是斗剑的人呢?他真的跑去了,他还穿了一件儒服,儒家的服装,你看庄子穿上儒家的服装,像一个文士。然后他就说,我可以让大王放弃这样的念头,然后他就跟大王见面,穿上武士的服装跟大王见面,这个大王就提个剑过来,一见面就跟他说,你怎么样跟别人比剑?庄子说,我的剑十步杀一个人,千里都不能阻止我。这不是武侠高手吗?走十步就杀一个人?然后千里都不能阻挡我?文王一听就很兴奋,终于遇到高手了,一句话出来就让大家觉得气势不凡。然后再问他有什么特别的技巧,他说我有办法,叫做后发先制,我让别人先把剑使出来,我比他后发动,但是我比他先刺中要害。像这都是很可以了解的一种剑术,真的比剑的人,你先发招不一定会赢,因为你先发招有先发招的漏洞,别人可以后发先至,取其要害。所以赵文王就很兴奋,就说好,我们准备一段时间再来让你比剑,立刻下令那些剑士赶快比赛,给我选五六个好手出来跟庄子决斗,大家觉得很好玩,跟庄子决斗。难怪苏东坡这些人都说,庄子里面这几篇是乱写的,以后的人编造的,庄子怎么会跟人家比剑呢?这从何说起?所以《盗跖》、《说剑》、《渔父》几篇,都被后代认为伪作,就是后面的再把它加到庄子原文的。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分那么细,因为今天既然庄子这个书留下来了,都可以把它当古文欣赏,就算是后代伪作也是古代的,它里面讲得很有意思。结果好了,时间到了,终于训练出来五六个高手,准备跟庄子决斗。那庄子又忽然跟赵文王说,你要表演哪一种剑法?啊!还有不同的剑法吗?庄子就跟他说有三种,天子之剑,诸候之剑,跟平民之剑。赵文王是诸候,心里想说,你告诉我什么叫做天子之剑?结果他一讲起来根本不是剑法,天子之剑是整个国家的这种形势的掌握,包括天时地理掌握住,国家很安定。诸候之剑是一个国家怎么样安顿,那么平民之剑就是你这些剑客了,披头散发,像个武士,跟斗鸡没两样,死了也是白死了,对国家毫无帮助。他全部讲完毕之后,赵文王一个个傻住了,不知道该怎么办,宴席摆好之后,绕着宴席走了三圈还坐不下来。为什么?心中激荡不已。庄子跟他说,大王,我跟你讲完剑术了,你请坐吧,他才能坐下来。坐下来这后,几个月不理这些剑士,这些剑士纷纷自杀。我们将来讲庄子的时候,首先就会讲这些,集体自杀了,死了几百个人。所以你说真正善于比赛,这种叫做真正的人,他根本就不跟你来那些,一个对一个来决斗。庄子里面还讲过一段,我们今天讲什么?呆若木鸡。有一个人替国君训练斗鸡。你看,古时候的花样也很多,就因为没有电视,没有电脑,所以大家没事,没事就在那边训练斗鸡,斗狗,赛马了这些。所以他讲训练斗鸡的时候,把一只鸡训练成呆若木鸡,所有的鸡跑来挑战,它都没感觉,所有鸡都吓跑了,因为别的鸡都认为,这什么鸡呢?怎么没感觉呢?太厉害了,深不可测,统统跑掉,这只鸡变成冠军,冠军鸡。像这个就从老子里面发展出来的,你真正作为一个决斗的一个什么?一方?那你就不要被别人引起任何情绪,你可以按兵不动,到最后的时机再出手。所以这叫做不争之德,这叫做不与人争的操守,叫做运用别人的力量,叫做符合天道的规则,这是自古已有的最高理想。所以在老子里面,这些我们提到说跟别人争不争,这是第一个,你能够了解自己为什么要跟别人争战呢?你可以把握住自己的一个立场。

第二个,我们看一下第六十九章,这两章是连续在一起,都谈到有关战争的问题,与人争不争的问题。我们看第六十九章。指挥军队的人说过,我不敢采取攻势而要采取守势,不敢前进一寸,而要后退一尺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因为在军队作战的时候,攻跟守人力差很多。譬如说,三百个人守城,你要攻过去的话,大概要多七八倍的人手。你不能说你三百个人守城,你三百个人攻城,这不可能的。那个城是干什么的?天时不如地利,孟子也说过。所以,你如果要攻的话,你就要比别人多好几倍的兵力,攻完毕之后就算城拿下来了,恐怕是一座废城,不是美国那个费城,变成荒野了,焦土政策,就没有了。所以我宁可采取守势,你守的话,耗的力气很少。第二句话,我不敢前进一寸,而要后退一尺,你自己后退的话,你自己本身比较宽裕,让别人前进,别人前进的话,反而是可能中你的计,上你的当。他底下就说了,这就是陈列而没有阵势,奋举而没有臂膀,对抗而没有敌人,持握而没有兵器,这几句话,这几句话代表什么?你们没有让别人去猜测的余地。陈列起来没有阵势,否则你陈列起来,你看很多时候演那些战争电影,陈列出来之后你从高处一看,就知道他采什么布阵,中间左边右边怎么安排人手,然后有一些是步兵,有一些是骑兵,怎么安排。那你陈列起来没有阵势,对方就看不清楚,他到底要用什么策略呢?因为兵法作战到最后就是一些基本的规则,你就这么多人,占这么大的地方,你部要摆出阵势吧?那你没有阵势的话,就无法加以防备无法去对付,就是让别人没有下手的地方,奋举而没有臂膀,你真正举高的时候,别人看不到你的手在哪里;对抗而没有敌人,我对抗的时候,没有敌人可以跟我对抗。接着,祸患没有比轻敌更大的。弄到最后问题在自己,你一轻敌的话,那是最大的危险,你把敌人看得太容易了,你自己轻敌,结果别人可以乘虚而入,轻敌将会丧失我的法宝。什么法宝呢?老子的法宝就三个。所以后面就提到了,他说,所以两军对抗而兵力相当时,慈悲的一方可以获胜,这边就是我们所说的,慈故能勇。这个慈悲的一方代表我不是要杀人,我不是要占土地,我不是要进攻的,我是要防守,是你来攻打,所以我们兵力相当的时候,我们这边都认为我们是正义的,因为我们没有杀人之心,没有害人之心。按这样的观念,其实在当时的春秋时代,其实小规模的战争恐怕有效,大规模的毁灭性战争,这种想法也没什么用,管你慈悲不慈悲,人多势众,杀过来漫山遍野都是敌军,怎么办呢?所以这是老子的一种想法,这种想法,都是你要考虑到他的小国寡民的观念,他的小国寡民,里面也包括不跟别人去比较竞争。

我们学老子最后还是要欣赏一下,他的理想国是怎么一回事呢?我们看第八十章。老子总共八十一章,到最后阶段的时候,他自己也提出小国寡民的理想,这整个一段非常的生动,庄子里面出现好几次,对这一段的引申发挥。我们就看一看老子怎么去规划了。他说,国土要小,人口要少,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。这个说明古时候也并不是没有科技发明啊,他有各种器具,他不要用而已,使人民爱惜生命而不远走他乡,这什么意思呢?爱惜生命远走他乡?因为远走他乡是为了做生意,是为了发财,为了满足各种欲望。譬如说出国念书了这些。如果你爱惜生命的话,你就不会有这么多外在的复杂的活动了。接着,虽然有船只车辆,去没有必要去乘坐。代表社会发展到了一个阶段了,有船只车辆,但是没有必要乘坐,因为没有地方可去。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机会去陈列,同样的道理。然后,使人民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。什么叫做结绳记事呢?结绳记事后来演变成为基本的八卦,我们把这个可能的情况说一下吧。最早的时候并没有发明文字,那没有文字的话怎么通消息呢?譬如说有一个族,他的族人到一个地方去,他首先就要知道,这里有食物吗?这里有危险吗?还是这里有什么陷阱?这里有好处了?他们就讲好,用结绳记事的方法。怎么结绳记事呢?譬如说我们讲,每一段跟我们的手臂一样长,这是一段,那你这一段,完全没有打结,就代表一条横的,就是《易经》里面的阳爻,这一段中间打个结,就代表阴爻,就好象中间分一半了,就以这种方式,从左到右大家讲好。所以,你到一个地方,发现这里很多食物,你就找一棵树,开始打结了,前面打个结,从那边开始,它如果跟手臂一样长的话,就代表这边没打结是一个阳爻,那就要看第二个,就要看第三个,有时候连续三个,有时候连续六个。所以古代的结绳记事,跟《易经》里面的阳爻,阴爻配合起来看。当然我刚才讲的只是比喻了,我并不是完全可以证明这些,但是我们可以先讲好,在多长的一段绳子没有打结的,叫做阳爻;多长的一段绳子,中间打结的,叫做阴爻。从左边算起来,第一个代表初爻,第二个是第二爻,第三个是第三爻,这一出来之后就变成《易经》八卦里面的三爻。代表什么?八种情况,天地雷山火水泽风,就八种。这很好记,有天有地,有火有水,有雷有风,有山有泽,八种。那这八种基本的三爻卦,所象征的自然界情况,再合成什么?八八六十四成为六爻卦,成为六爻卦的话,就有六十四种情况了。《易经》讲的就是六十四卦,有六十四种情况的话,你就可以通消息了。譬如这个地方有什么情况小心,那以后的人来了,只要同族人都可以分享这些资讯,这些信息,就可以趋吉避凶,趋利避害,所以这是古人的一种方法。但是当然这个目前没有办法去证实,但是有人研究结可绳记事是文字的开始,它跟那个八卦里面的基本的阳爻,阴爻的设计是一样的道理。所以老子这边说了,他说,让人民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,就是你现在已经发明了文字,已经可以书写了,最后不要用。你书写的话,写到最后太抽象了,你要记很多东西,要背很多材料,那你用最原始的八卦变成六十四卦,就是六十四个情况,每一个人看到都很单纯,都很原始,没有什么复杂的情况。

最后他说的这几句话令人羡慕,他说,饮食香甜,服饰美好,居处安适,习俗欢乐,这四句话。谁不喜欢这四句话呢?吃任何东西都很香甜,服装都是很美好的,因为没有什么好不好的问题,每一个人穿得都很舒服。居住的地方呢?居住的地方也都很安适。习俗呢?是欢乐的。人活在世界上要有欢乐的习俗,是不容易的。在西方人,他们研究到人类休闲的时候,就会强调三个字,第一个是静,安静下来;第二个是庆,要有欢庆。第三个是什么?全,让生命恢复完整。所以如果说你每天的工作跟生活,以古人来说,基本上是很辛苦,因为农业社会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表面听起来很自由了,后面说了一句,帝力于我有何哉?这个天子这个政治人物政治领导跟我有什么关系呢?我本身是农业社会的老百姓,太阳出来我就工作,太阳下山我就回家,好象很自在,那其实也很辛苦啊。我们想想看,太阳出来就要工作,太阳下山才能回家,轻松吗?很辛苦的,很难有休息的。所以古时候一定要有民俗,这个民俗,譬如我们现在讲春节,各种节庆,它都会带来各种欢乐,各种节目。那么你有休闲的时间,譬如说农业社会有春耕夏耘,有秋收冬藏这个阶段,那这个阶段就有空余的时间,就是休闲。所以古代的人跟现代西方学者的研究,的确有相通的地方。你为什么要休闲?他提了三个目的。第一个静,让自己静下来,从安静到平静,再到宁静,你不用活动,自然就安静下来放下了。安静代表没有声音,平静代表内心没有烦恼,宁静的话,代表什么?又重新蕴动力,叫做宁静致远,这些了,可以再出发。第二个叫做什么?庆,欢庆的庆。所以休闲的时候,一定会带来庆祝的活动。我们有时候现在还看得到在西方很多国家,有的是追着牛跑了, 有的是嘉年华了这些,至于说宗教里面的节庆更多,它都是代表一种欢乐的气氛,人需要快乐。但是如果你落在生活轨道里面很难有快乐,一天到晚都要计较成败得失。那最后一个是全,让你生命恢复到完全的程度,因为人活在世界上,很自然就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一种工具。什么叫工具呢?我有某种专长,我就上班工作,我工作的时候,我就扮演特定的一个角色,我就做某种工作,我的专长表现出来。但是我的生命也割裂了,我每天只知道上班的话,到最后以为自己只是一颗螺丝钉,公司是一个大机器,整个社会是更大的机器,每一个人都是里面的一小部分,那你不觉得自己的生命太偏了吗?太窄了吗?所以他就要让你恢复完整,在休闲的时候,你没有任何工作,反而更可以回到自己生命的内在,完整的生命。所以老子讲这四句话,你看他原文,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,今天我们喜欢讲安居乐业,跟这个是类似的。

你看最后三句话,他说,邻国彼此相望,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听得到,而不民活到老死,却不互相往来。你为什么活到老死不相来往呢?因为一往来就要比较,你那边年薪所得多少,你们那边有什么新的电脑,发展得如何,你们那边这个如何如何,像这个就是互相比较。所以古代的社会,鸡犬之声相闻,听到隔壁的鸡、狗叫的声音,但是,没有来往。那现代人呢?听到隔壁电视机的声音也不互相来往,一栋大楼里面大家都听到对方的声音,也没什么来往。我们说远亲不如近邻也不见得,大家有时候都是邻居,不一定可以处得好,处得好不好,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。但是不管怎么样,你自己可以怎么样?学习老子之后,从小国寡民开始,这是老子的一种愿望。所以当老子说我不要跟别人争的时候,他心里想的是这个理想国的情况,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什么好争的呢?我回到最原始的情况,生活条件。通常我们的争,都是先设定一个可欲的目标,可以值得我追求的目标。这个可欲的目标呢?是在人群里面设定某些价值,说这个是很好的,达到这个标准才算是成功有成就这些。所以老子说,我们如果谈到第三个宝不敢为天下先,你看他怎么说?他说,你不敢为天下先的话呢?我们把它翻成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。譬如我现在率先提倡一种运动,我现在率先发起一种观念,跟大家说我们要来学国学,我们要研究道家了,这就不符合老子的想法。因为你率先走的话,别人问,为什么我要跟你走呢?所以在这个地方呢?他说,因为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,所以能够成为众人的领袖。他的目的还是什么?因为我不敢居于别人之先,反而成为领袖。还是我们一再强调的,用服务代替领导。这个观念其实在企业界,在公家单位,都慢慢在受到重视了。一个人性化的社会,当然要重视人性管理,重视人性管理的话,老子里面所说的每一个人的生活需求,你既然是一个领袖的话,显然应该是了解的更完整,更透彻。所以你要领导的时候,你说我就是要发号施令,你就是要听话,别人口服心不服,他服从,但他内心里面恐怕有另外的想法。所以这个时候,如果你能够用服务代替领导的话,用言语来抬高别人,所以有些做领袖的人,讲话是很会讲的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电影,在两军作战之前,都要先精神训话,这个时候就要比口才了。所以这个军事领袖也一样,他必须讲一番话,让这些战士们觉得能为国家奋斗,战斗牺牲是一种荣耀。这个时候就好象,我们讲难听一点,叫洗脑了,讲好听一点叫激发士气,这个时候鼓动士气的话,力量增加好几倍,声势很惊人。我刚才讲的是电影,实际情况我也不太清楚,电影里面两军作战的时候都一样,像以前在演到古代的情况,将军骑在马上,来回的穿梭,跟大家讲一些道理,我们国家如何如何,那士兵们个个都精神大振,那对方也一样,也要说那我们国家如何如何,每一个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,都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。就算希特勒好了,他虽然杀了很多人,他照样是有一个口号,以上帝之名,他来对付犹太人。有时候你听了会觉得很荒谬,怎么打仗也找上帝做借口呢?但是你不要忘记,古代有很多宗教方面的战争,当时每个宗教都认为,自己后面有他的宗教作为他的光环,作为他的一个神圣的理由。但是事实上都是什么?赤裸裸的战争,到最后成王败寇,没什么好说的。所以,在老子来说的话,你要作为真正的领袖,你言语上就要鼓动别人,让别人知道说,他是最重要的,不可或缺的。

其实真正好的领导,他能够让最平凡的一个同事,感觉到不能缺少他。如果你认为说这个工友可以随便换,基层的人可以来来往往,那事实上不然,你就是要画《易经》的卦,六爻,一定要由下往上。为什么由下往上?你底下没有建好基础,上面怎么可能出现另外一个三爻卦呢?所以底下的三爻是打基础,上面的三爻才把这个整个卦的特色表现出来。《易经》六十四卦都有类似的情况,底下作为基础,上面才凸显这个卦的特色,你没有这个基础的话不能成卦。同样的,任何一家公司也是一样,一个单位也是一样,它从基础慢慢上来,否则的话他不能持久,他也不可能改善。所以在谈到你要担任领袖的话,你就要能够让底下的百姓,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,这是一步。另一方面,你要是想带头做什么事,首先你就要说明什么?就是其实我是在后面追随大家的,是大家在努力,我在后面追随大家,这叫做用言来推崇别人,用身在别人之后,这样子的话,别人不觉得你有压力。所以圣人在上面,大家不觉得他在压迫我们;圣人在前面,大家不觉得他在刻意的领导我们,你能够让大家感觉到是,自己愿意这样做,这就是士气的问题。所以老子说,你能够不敢居于天下之先,你才能够成器长,这个器包括人在内。所以古代讲到物跟人的时候,万物包括人在内,所以有时候用物来代替人,也可以。你如果坚持物就是万物,跟人无关,那个并不符合古代用语的习惯,甚至器,成器长,这个器也是指人而言,那么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做法,那么到最后,我们还是要说明。我们看看这个,还是提到慈的问题,舍后且先,死矣,就是刚才所说的,你把后去掉,只争取领先,那结局是很难看的。所以一个团体,它要作为一个团体的话,当然要有向心力,要有宗旨,要有它存在的目的,所以这个怎么样让大家都知道说它是整体的一分子,这一点是关键所在。所以老子讲到三个,慈、俭、不敢不天下先,可以说是他处在人的世界里面,今天尤其是一个商业竞争的社会,你跟别人不可能不竞争,小孩子上学一念书就在竞争里面,功课怎么样,我们见到每一个小朋友,都问功课怎么样,他说还行,代表他还不错,但是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还行,那你就开始要建立一种面对竞争的态度。当然他那么小,不可能想到道家这些想法,但是道家的想法,对于在中年以后成熟的社会,它是慢慢会显示它的吸引力的,尤其是我们还是要反复强调一点。

最后一点,能够跟别人相处的话,给别人越多,自己本身也越多,叫做精神方面的丰足,如果你不能转向的话,生命就会陷入困境。我们如果把老子的思想,放在我们心理学,现代心理学对人的认识,所谓的身心灵三个层次来看,因为庄子会从这个地方再延伸出去。人的身体活在世界上,有各种有形可见的欲望和自然的要求,这是合理的,要吃要喝要生存要发展。但是人有心,这个的话有两个可能,第一,追求学问,追求知识。第二个,追求道,差别就在这里。圣人跟我们一样也要吃饭,圣人跟我们一样也要睡觉,但是这个身的需求,是作为一个必要条件,差别在于心。圣人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呢?在于他的心去求道,追求道。我们的心呢?追求知识。但是我们的知识呢?从我们第一节所说的,前面所说的,从区分开始,因为区分带来欲望,所以有知识就有问题。那怎么样才能够没有问题呢?正确的知带来正确的欲望。欲望不是不好,欲望之所以不好,是因为你前面有偏差的认知,你认知偏差的话,按照这个偏差的引导,有偏差的欲望,结果当然不好。那你如果认知正确,跟圣人一样,那有什么问题呢?你懂得三宝,认知正确,你使用出来没有问题。但是一般人做不到,所以一般人的知叫做为学日益,每天增加一点点,但是越增加的多,都在同一个层面上,反而越乱了。老子为什么有时候讲话,我们觉得有一点压力呢?像我们常常说的,出去的越远,知道的越少。我们平常很希望什么?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,到外面去看一看,开一开眼界,我们常常这样说。但是,你到外面看一看,离开家越远,知道的却越少。为什么?因为你追求的是知识,相对的知识。如果我追求的是相对的知识的话,那么庄子说的话就有道理了,我的生命是有限的,知识是无限的。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,因为耶鲁大学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,是学校的中心,最高的建筑,叫做Sterling Library。我每一次到里面去,都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,书太多了,当时就有七百万册,它的书架从底下往上排,每一层楼都很高,都要用楼梯才能拿到上面的书。那你经过的时候一看,两边都是书,我们这样经过每一本书,都是以前的作者留下来的作品,我们写的书,别人经过的时候,一秒钟经过了,你写的十本书,排出来也不过是那么窄,你写的一百本,也不过是这么一点,别人看的时候一眼扫过去,你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?所以多少人皓首穷经,念书念到头发白了,头发掉了,最后写了几本书,后代人还不是一晃就过去了?加上现在电脑网络发达,很少人看书,电脑看一看就已经够了,所以图书馆怎么办呢?变成电子书了。所以当时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,第一次到图书馆都觉得说,生命是有限的,知识是无限的,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,真是很辛苦,很辛苦,这是庄子的话。所以,你说老庄的思想,他有他的智慧,他知道你的心,如果落在追求相对的知识的话,那是没完没了;他也知道你的心,如果落在跟一般人相处的话,经常有情绪的波动,意志的一种浮动的话,也是没完没了,都是相对的。

人生各种恩恩怨怨复杂情况,你实在是没有办法去想太多,所以他的心就要往上走,叫做为道日损,减少。少到最后呢?少私寡欲,见素抱朴,展现那种素,单纯跟朴,朴实,单纯朴实其实很简单。因为每一个人本来就具备了他生下来作为一个人的德,道德的德,获得的得,每个人生下来既然是道所生的话,他内在的德,本性跟禀赋,应该是足够的,先不要说圆满,至少是足够的。所以我们有时候也有一些快乐,这个快乐跟孟子的快乐有一点可以对照,孟子说,反身而诚,乐莫大焉,因为儒家讲真诚,道家讲真实,我只要发现说我是一个这样的人,我想再长高一点也不可能,想变矮一点也不可能,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,活在现在这个时候,今天几岁,我想多一岁也不行,我想少一岁也不行,了解这种情况之后,就会接受自己,接受自己的那一刹那,接受真实,那这个真实,它没有什么情绪的反应的余地,也没有去给他做一种评价的机会,连道德的判断都很难出现,我不管做得好,做得不好,我就是这样子了,但是重要的地方在于哪里?你是否能够反思呢?能够觉悟到自己内在的本性是圆满具足的呢?所以你如果讲人性问题的时候,我看过一本书,是一个日本学者写的,他也研究中国思想,日本人研究中国哲学,一般来说比较没有压力,也没有什么偏见,因为他是日本人,他才不在乎你讲的怎么样,只在乎你讲的是什么。他就说了,他说有些人说儒家是讲人性本善,他说在我看来不然,真的讲人性本善的话是老子,是庄子,意义就在这里。所以有时候我们自己在这个传统的环境里面长大,从小念书念三字经,人之初,性本善,以为这是儒家的思想。但是,人家外国人看你的时候,他比较没有成见,他反而会说,真的讲人性本善应该是老子。为什么是老子呢?保存自然原状,叫你像朴一样,一棵原木,不要雕刻,这就好了。自然的就是好的,那不是本善吗?当然,我们也可能说,这种讲法也不能成立,因为这种讲法等于谁的说法呢?西方哲学家卢梭的讲法。卢梭在西方哲学史上,在我所知,唯一的讲人性本善的就是卢梭。但是卢梭也承认,他讲的不是真的本善,他讲的是分辨善恶之前的人性,但是那样的人性跟动物没有差别。因此,那样的人跟动物一样的话,他不用分辨善恶,你什么时候见过动物分辨善恶呢?狗跟狗大家在一起,说你是好狗,它是坏狗,谁去分啊?狗只有看谁跑得快,谁吃得多,谁活得久,这是生物本能。那如果是人的话,那你就要去思考了,他有一种判断的问题。但是,你判断善恶怎么来的?从社会结构组成开始。你没有一个团体的话,谁管你善恶啊?我们如果是一群人住在山上,你采果子吃,他欣赏一朵花,哪里有善恶呢?一定是一个社会形成以后,有私有财产以后,就有一些规定,有规定之后,谁遵守就是善,谁违背就是恶,开始了。你现在如果把这个社会结构打散的话,回到原始的社会,又没有善恶了,只有谁活得久的问题。这个是卢梭的想法,他自己也承认很幼稚,他说这个想法其实是一种假设了,因为人类从来不可能回到那个情况,说回到那个原始的社会,大家都没有私有财产,所以每一个人都是本善的,他也知道那是一种假设的情况。那一旦进入这个社会,怎么办呢?到处都是问题。所以你真的讲人性本善的话,变成一个很奇怪的想法,西方的卢梭也知道这个想法是假设,那别人看我们的老子,觉得老子还比较像人性本善,你看,百姓皆谓我自然,这句话就是证据了。最高的治理的艺术,就是让老百姓不感觉到有人在管他。其次的是什么呢?让百姓喜欢这个政治领袖。再其次的呢?是让老百姓讨厌这个领袖,然后去辱骂这个领袖,一个政治领袖让老百姓到处骂,他其实也很难过的,老百姓更难过。最后呢?才说,如果真的好的领袖,让老百姓没有感觉到有人在管他,有人在治理他,所以老百姓每一个人过得很好,就说百姓皆谓我自然,老百姓都在说,我们是自己如此的,没有人管我们,这就是所谓的本善的根据就在这里。如果老百姓认为没有人管我,我都很自然,我本来就是这样子的,我也没有学习,也没有念书,然后我就是这样子的,那代表本善,这个能成立吗?因为老子也在说善人跟不善人。

所以为什么我们在谈到这种中西文化的对照,或者一种国学的演变的时候,会说宗教可以讲人性的本来的面貌,哲学不能讲。譬如说基督徒,他讲人有原罪,他可以讲,因为他是一个宗教,他就要让人知道说人本身有缺陷,所以你信了之后才能够恢复原状,重新做好人。像佛教讲缘起性空,性是空的,因为他要让你觉悟,没有自我,你如果觉悟没有自我的话,人生怎么会执着呢?这是宗教。所以儒家如果按照某些人解释,把他说成主张人性本善的话,我现在很清楚的话,那也是一种宗教,我不反对。如果有儒家的学者说人性本善,我现在已经没有去跟他争辩的兴趣了,因为他是宗教,他不是儒家,不是哲学。真正的哲学呢?一定是面对生活经验做全面的反省。这种全面的反省可以让你看到,人要从哪里出发,人应该如何,或是透过儒家的修德,或是透过道家的智慧来得到解脱,这种解脱不是放弃,儒家的德行修到最后,是要以个人修己以安百姓作为最高目标,就是尧舜的圣人的理想。那道家的最高的智慧,就是悟道的统治者圣人。我们今天讲了好久,讲到这个道家的圣人,我们不要幻想自己变成道家的圣人,你就算变成也不能当统治者,那怎么办呢?我们学道家的目的,学老子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作为自己生命的统治者,你让自己成为自己生命里面的统治者的话,你这一生就得到相当大的一种转变的机会了。所以这是我们的关键,所以我们念老子的时候,为什么要把圣人那一部分特别加强介绍呢?因为那一部分让你知道,你不一定要成为老子所说的那个悟道的统治者,但是,你应该成为一个,悟道的什么?自我管理者,自我统治者,生命在自己的手上,你跟道可以有某种默契,它的修行过程也很辛苦,从虚从静着手,经过我们讲有道者,圣人这些修行的阶段,到最后觉得很孤单,好象别人都很聪明,只有我一个人很愚笨。但是,这种愚笨不是真的愚笨,因为我从整体来看的时候,不在小地方跟你斤斤计较,因为在小地方斤斤计较的话,也许有一些收获,有一些好处,但是呢?整体看起来恐怕是,你所得到的无法补偿你所失去的,人生最怕的就是得不偿失,你得到的少,而你失去的多。但是,你得到的少,你却以为自己得到很多,最可惜的是这个,那你怎么样在这里面去衡量呢?这就是你的问题了,就要设法做自己生命的主人。譬如说我们最后谈到什么?学到老子的三宝。那你怎么用呢?第一个学到慈,学到慈的话,我们就尽量能够从道来看待万物,对于所有的一切现状,现实存在的东西,已经发生了,存在了,就设法了解它,接受它,欣赏它,因为你也不可能改变任何东西。我们有时候当老师教书,会觉得有的学生很好,有的学生不理想。但是,说实在的,你一定要把好学生集合在一起,不理想的学生把他排除,那你就这么幸运吗?好学生都来了,那需要你教吗?他已经是好学生了。所以有时候你当一个老师,或者做任何事,你对于你不太满意的学生,你要从老子的角度来看,说善人者,不善人者如何,对善人要善待之,不善人也要善待之,这就是老子的想法,他可以实践。那么这样一种态度,让你自己首先就可以超越,不再落在那种相对紧张的情况,你自己如果超越的话,你看所有的人就是一往平等,你反而可以欣赏。你如果不能排除善恶的观念,你永远不可能欣赏别人,因为你总是在评价,善恶就是评价,善跟善,还有更善的,还有最善的,那你如果排除这一点的话,那个美感才能出现,就他本身的真实来加以理解,来加以接受,这是慈,更不要说这个慈是慈祥。一个人年纪到中年之后,就比较容易有一种慈祥或慈悲的心态,就是很多事情我可以从整体来了解。第二是俭。我们讲到俭的时候,就对待物质的态度,我们没有必要太过于浪费,许多事情,我们也知道,你赚钱固然要花时间,花钱更花时间,有时候钱赚了之后怎么花呢?你还要想,要去哪里旅游了,要去买什么东西了。因为赚了钱不花也蛮难过的,那为什么赚呢?很多时候很多问题,一想就发现,确实很不容易回答,这是俭。俭代表什么?俭代表说,你能够对物质珍惜。因为许多东西你用过就不见了,像一滴水一样,水龙头打开了,你稍微浪费一分钟,水就走了,这个水走了之后,就变废水了,它还要经过多久才能再回收呢?被人利用呢?所以在如果学习道家之后,光是俭这个字,现代的人都会觉得很有启发性。因为你节俭之后不但是外面节俭,你自己的欲望也慢慢减少了,也能够做到说让自己时间增加了,可以去做更多自己会觉得有意义的事情。那么最后呢?不敢为天下先,就是人群相处。 人群相处的时候呢?在庄子里面有一段讲得很生动,他说你要练习,别人推你,你才走,就是不得已,形势已经完成了,别人推你,你才走,别人拉你,你才动。就好象一个生命,他本身无所求,而是顺着外界的情况,跟别人一起往前走。庄子形容一种鸟,叫做鴺鸸,那这种鸟很特别,飞的时候不是飞得很快,始终在中间。吃东西的时候,从来不敢先吃,结果它反而最安全。因为飞得最快最前面的,被猎人打走了,飞在最后面的也被别的鸟抓走了,它飞在中间,反而很安全。然后,别的鸟吃东西,中了计被捕了,所以它也不会抢先吃,就在中间,它反而活得平安快乐。所以我们这一次讲完之后接着就是庄子,庄子里面他的寓言故事特别多,我们怎么样把他的寓言故事,综合起来用一些重要的概念呢?来整合,这是一个不同的课题了。所以有关老子,我们一路从天下大乱,虚无主义,道的出现,圣人怎么表现,到老子的三宝,一路下来,把老子的主要的思想,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介绍,我们就谈到这里。

 

 


QQ在线客服浮动代码
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